第四阶段
可以看出,飞行周期的第一阶段减速最大,第二阶段减速较缓,第三阶段瞬间减速大于第二阶段,第四阶段属于匀速下坠。
重点解析:一四阶段是自然条件影响,属于无条件减速和加速,二三阶段可以通过拍面让球旋转,属于有条件减速,具有一定可控制性,基于这样的特性,二三阶段的掌控对于球速就有着很关键的作用了。
(注:绝对球速具有主导地位,有条件减速仅仅是辅助作用,对于高水平对抗来说,这点细微的差异也许可以改变胜负)
5)超旋转现象
初速度越大,旋转越快,旋转加速作用就越大,超旋转减速作用也就越大,反之,初速度越小,旋转越慢,作用就越小,并会出现球速反超现象,发生的临界点会改变。
旋转加速段
超旋转减速段
(注:旋转速度在球速相当的情况下才能体现加速作用)
超旋转现象体现在高速高远球上的突然向下坠落,而慢速高远球则是保持抛物线飞行,此时球速超过快速球,但还在半路上,而高速球已经到底线,这就是很多人好奇职业球员平高球速度快,但不会出界,而业余球速慢反而容易出界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重*”与“快*”
接着这个话题,或许可以分析一下“重*”和“快*”的区别,因为没有太多的数据支持,简单的推测几种不同的猜想,至于时间和球速哪个作用更大,由大家自己来判断!
1)旋转的方向
首先我们要明确出球时会有三个旋转方向,以常规的内旋击球为例:
右手正手内旋击球是逆风旋转,出球后转速先归零再转为顺风旋转,下称右手球;
左手内旋(反手)击球是顺风旋转,出球后即开始加速旋转,下称左手球;
正拍面击球是平飞,出球后没有旋转,之后开始顺风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