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海岸线成因,亚洲海岸线的特征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4-01-25 13:32:36

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居鲁士二世建立了波斯帝国,并相继攻灭米底、吕底亚、埃兰、新巴比伦和埃及等国,建立了空前庞大的疆域,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此后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为了稳固帝国对新征服地区的统治,波斯人要求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城邦改为君主制,破坏了当地爱奥尼亚人的利益,从而招致爱奥尼亚叛乱。

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海岸线成因,亚洲海岸线的特征(1)


爱奥尼亚人是希腊文明的一支,其中的代表城邦就是雅典。因为文化同源和商贸利益等因素,以雅典和埃雷特里亚(均为爱琴海西岸的爱奥尼亚人城邦)为主的希腊人随即卷入战乱,并与波斯军队在小亚细亚周旋数年之久。正因如此,当波斯平定叛乱之后,立即开始筹备对希腊本土的入侵事宜,意图对雅典人展开清算。由于海运经验匮乏,波斯第一次远征时因遭遇“阿陀斯风暴”无功而返。第二次远征则因受制海运能力,兵力无法形成数量优势,最终在马拉松战役惨败。此后经过十年筹备,波斯军队终于再度发起远征。

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海岸线成因,亚洲海岸线的特征(2)


公元前480年,薛西斯一世在位期间率领数十万军队,沿着达达尼尔海峡(搭建了浮桥)进入欧洲,用海陆并进的方式来到希腊半岛中部,并与希腊联军先后在温泉关和萨拉米斯海湾展开激战。作为扼守南部阿提卡半岛的重要关卡温泉关,以斯巴达300勇士为核心的数千希腊军队与波斯陆军鏖战于此,但终究因波斯军队另辟蹊径,遭遇失败。不过以雅典战舰为核心的希腊海军,却在狭窄的萨拉米斯海湾凭借灵活的船身和坚固的船首重创了波斯舰队。由此,双方陷入了短暂的僵持之中,并很快进入了新的博弈阶段。

波斯、雅典与斯巴达的外交博弈

由于遭遇两次海上风暴,并在萨拉米斯海战中惨败,波斯舰队几乎全军覆没,这导致滞留在希腊半岛上的数十万陆军难以维持正常供给。然而,这一次远征毕竟是筹备十年之功,关系到帝国威望,因此在考虑再三之后,薛西斯一世的女婿马铎尼斯率领一支精心挑选后的波斯精锐留在了希腊。据希腊史*载,这支马铎尼斯军的数量高达30万,但结合考古论证,应当只剩下10万出头了。彼时,波斯军队盘踞于马其顿和塞萨利盆地,并挺进了阿提卡半岛北部,与南方的雅典和斯巴达进行对峙。

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海岸线成因,亚洲海岸线的特征(3)


波斯人之所以敢于在大军后撤的情况下,依然留下了一支精锐,是因为不论是马其顿、塞萨利盆地诸邦还是阿提卡半岛北部的底比斯,看起来都对波斯人保持了相当臣服的态度,这让薛西斯一世和马铎尼斯确信他们依然可以在陆地上占据优势。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斯巴达和雅典这两大强邦之间存在根深蒂固的矛盾,并且双方的地缘防御方向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波斯人已经做好了外交分化、各个击破的打算。事实上的确如此,斯巴达位于希腊最南端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北部的雅典刚好成为他们抵御波斯人的屏障,因此起初并不愿意主动在陆地上帮助雅典。

雅典方面的反应非常直接,那就是如果斯巴达在科林斯地峡(连接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北部阿提卡半岛的狭窄陆面)设防,全然不顾雅典城的安危,那么雅典舰队(占据希腊舰队一半左右)将脱离希腊海军独自离去,让整个伯罗奔尼撒半岛陷入波斯海军的威胁之下,这显然是斯巴达人无法承受的压力。事实上,面对斯巴达的犹豫不决,雅典人确实这么做了,他们打算波斯人一旦南下,就从海上远遁移民至亚平宁半岛,将斯巴达人彻底暴露在波斯的铁蹄之下。公元前479年,失去雅典的希腊舰队在爱琴海中心区域的提洛岛布防,这里远离两侧陆地,是为斯巴达预警波斯海军东西的最佳位置。

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海岸线成因,亚洲海岸线的特征(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