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地区人为超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海水与淡水之间的水动力平衡被破坏,导致咸淡水界面向陆地方向移动的现象我们成为“海水入侵”。
(1)从最初的点状入侵开始,逐渐扩大相连成片,最终波及整个海岸带,发展为面状入侵;
(2)入侵方式受地质条件制约,有:发育于第四纪沉积物分布区和裂隙发育均匀密集区的“面状”入侵,沿古河道深入的“指状”入侵,沿发育稀疏的构造裂隙或断裂带发育的“脉状”入侵和沿岩溶系统发育的“树枝状”入侵等多种形式;
(3)海水入侵区和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低于海平面的负值区在分布上相互关联.负值区的发展为海水入侵提供了条件,海水入侵顺着负值区发育,但滞后于负值区的发展;
(4)海水入侵的具体分布和强抽水中心有关,一般在距强抽水中心不远地向大陆一侧形成咸、淡水界面,海水入侵即到此为止;
(5)咸、淡水间有宽达1.5一6.0km的过渡带;
(6)入侵速度受地下水开采量、开采方式、降水量等多种因素影响。
寻渔记小贴士:海水入侵定义最核心的东西是“人为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水动力平衡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