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文章,只有两个部分。
前言:剧里的温周二人都不是初试江湖的少年,一个是居庙堂之高想辞职的天窗首领,一个是处江湖之远欲行善的恶鬼头子。
与其说这是一段相识于年少,相知于半生的兄弟之情,不如说是两人漂泊庙堂江湖后的只影互遇知己,就像天山之巅的冰雪化作涓涓细流,潺潺流入江河湖海,再难分开。
君子死知己意即指:君子重义气为知己而死。
该句出自魏晋陶渊明的《咏荆轲》,原句是: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顾名思义:士为知己者死,为了报答知遇之恩,毅然决然踏上刺*秦王的路。赞扬朋友之间的义、信,还有为了践行诺言的慷慨愤然。
此剧中的场景是,成岭将被天窗韩英众人威胁,而温周二人见此情形,毅然想要救人于水火。温客行决定以身犯险,吸引住弓弩的第一轮齐射,但是周絮却告诉他,弓弩的威力和速度不是常人所能躲避,不赞同。
于是温客行说:君子死知己。
表达了自己为了知己甘愿犯险的决心和魄力,是那种只要你好,只要是为了你,我觉得都值得,即使是豁出去性命。
经常觉得,有这样一个人值得被这样对待,是一种幸运,无论是对于对待者抑或是被对待者,都是。有的时候,会羡慕这样的情谊,会渴望这样的情谊。
但是,生活在现实世界里,总是会有百般无奈,没法去强求他人对自己是知己,而自己也想有一个人值得自己以知己的感情去对待。这般缘分,向来是可遇不可求。就像徐志摩曾说过的“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世间事,大抵如此吧。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该句出自唐代鲍溶的《杂曲歌辞·壮士行》,说的是“大山大河不重要,重要的在于能否遇见一位知己。”
诗人一生穷困潦倒,颠沛一生,后客死三川,是一位低调的诗人。他通过此诗,感叹这茫茫人世间,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大江大河,如果能够遇见一位知己,那应该是一件多么值得庆幸 的事情啊。
温客行说:“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周子舒说:“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其实,古代的时候,就有伯牙子期的传说:俞伯牙和钟子期是一对流传千古的知己。伯牙善琴,钟子期善听,就是说钟子期可以听懂伯牙弹奏的琴音。这也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但是后来,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可以像钟子期一样听懂自己的琴音了,在没有知音了。所以就“破琴绝弦”,再也不弹琴了。
温周二人是兄弟,是知己,有着可以交托性命的信任,可以把自己的后背和最软弱的一面交给对方。周子舒可以为了温客行与整个江湖为敌,只为和他站在一处。温客行摔下悬崖,周子舒紧随其后。得知温客行已死,则逼出“七窍三秋钉”为他完成心愿,生期所剩不知几何,无怨亦无悔。
古人都说,人生得一知己足以。当温周二人看到“安吉四贤”,不因为身份地位还有过往而有所芥蒂,只是因为志趣相投、灵魂共鸣从而走到一起,彼此扶持,隐居桃园,何足道哉。
凭栏上,温周二人远远眺望,眼里看到安吉四贤,耳边是知己的声音,诉说着知己的二三事,想象着等待有一天,待到江湖事了,轻轻松松的与自己的这位知己寻找诗和远方的田野,淡泊、真实,不负初心。能和一个惺惺相惜、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归隐山林,从此潇潇洒洒的做个闲人,岂不妙哉?
可是各自背负的使命太多,江湖总是风云四起,身处其中又怎能置身事外呢?
无何奈何又奈何……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知己既去,何若玉碎。
周子舒是温客行的光,同样,温客行也是周子舒的救赎。
结语:未来的一天,天气晴朗,有太阳就这么晒着,有一个人给你这么叫着“老温”“阿絮”,挺好。你们完成了在这个江湖上的使命,一切都归于平静,是不是就可以相约一同退隐江湖,过上有架打、有酒喝、有人陪的“琴棋书画诗酒花”的生活。
人生总是这样,年轻的时候总是会满腔热血,斗志昂扬,想要奋斗一番自己的事业。奋斗了,努力了、经历了,又开始向往另一种不同的生活,想要追求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了。就像是张爱玲的朱砂痣和白月光,选择了一条路,难免这条路就“不香”了,走了这条路,总是会好奇另外一条路上风景。
但是,希望你无论走哪一条路,处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都有知己陪伴,苦与乐共担共享。
或许,无休止的生存,无休止的斗争,无休止的循环往复,人生才得以平衡。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