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时候,这种人畜无害的野生动物,在其活动的区域还比较常见。童年第一次见穿山甲是我老家,当地人们炸石开山,发现过穿山甲。我们当地人认为其长相奇怪,满身布满角质鳞片,又常年生活在洞穴之中躲避天敌,(据我们当地老人说,当初发现湖阳公主墓的时候,里面就发现有穿山甲。进而说穿山甲这种生灵,阴气太重,食用不吉利),身上难免携带有细菌、病毒等,不宜触摸,更忌讳食用。但是,不知为什么,后来在我们当地,我再也没有见到过穿山甲,甚至少有听说关于它的消息,野外难觅其踪。
简单认识穿山甲:穿山甲是对穿山甲科穿山甲属的统称,分布在非洲和亚洲,非洲四种亚洲四种共八种。这种动物大约在400万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生性胆小,行踪隐蔽,喜炎热,喜欢生活亚热带的落叶森林。体形狭长,全身有鳞甲护身,四肢粗短健壮有力,通常后肢比前肢长一些,爪子锋利有力,便于攀爬、挖洞等。
当它们用强壮的后肢走路时,甚是呆萌可爱,拖着长长的尾巴,看起来像长有鳞片的犰狳,又像迷你版的恐龙。实际上它们和熊与狗的亲缘关系更近些,它们地球上目前已知唯一的有鳞哺乳动物,如果灭绝,地球上就没有类似的生物了;它们的舌头又细又长,长度与约与体长相同,这便于它们捕食昆虫,其中以蚁类和蜂类,以及幼虫、卵为主要食物。
中华穿山甲主要分布于中国、印度、老挝、缅甸、尼泊尔、泰国和越南等地。近些年由于数量锐减,为了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从2020年6月5,已从二级保护动物升级为一级保护动物。相关部门加大对非法捕猎、运输、走私穿山甲的打击力度,一经发现不法行为,将按照动物保护法进行严厉制裁。其他种类穿山甲也面临同样的危机,要么局部灭绝,要么锐减,要么成为濒危保护动物。那么,在全球分布广泛的穿山甲,看似人畜无害,何以落到如此境地?成为重点保护动物了?
一、非法捕猎:穿山甲在一些人眼中是美味食物,在一些人眼里有“药用”价值,具体咱们不去考究,总归来说穿山甲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有句话说的好,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在经济利益驱使下,有些人利益熏心,铤而走险,非法捕猎。这种现象全球各地屡禁不止,这样走私相关穿山甲的案例,全球每年发生多起,有人统计每年大约有10万只穿山甲被非法捕获,是非法捕获最多的野生哺乳动物。这是穿山甲物种锐减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生态环境恶化。由于人类活动的关系,穿山甲的生境丧失,以及生存地盘不断收缩、碎片化。穿山甲主要食物来源是昆虫类,如果在穿山甲的生态环境恶化,比如全球农药的大量普及使用,工业化污染等因素,造成蚂蚁和蜜蜂等昆虫锐减,那么,显而易见直接影响穿山甲的正常繁生。另外随着全球人口增多,工业化推进,肯定会开发利用更多的地盘,比如修建水电站和采矿业的发展,森林砍伐等,使得穿山甲丧失了更多的领地,或者领地被碎片化分开。那么,肯定对穿山甲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三、穿山甲的生态习性。穿山甲最大的防御措施,就是仰仗布满体表的角质鳞片,其鳞片的角质构成成分与我们的指甲相同。当遇到危险无法逃跑时,就会蜷缩起来,利用厚厚的“盔甲”低于敌人的进攻,据说能够抗力狮子的咬合力。但是,显然这种防御手段在人类面前就是鸡肋。另外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穿山甲繁殖力比较弱,通常一年产一胎,不利于其种群快速壮大。加上其食物比较单一,主要吃蚁类和蜜蜂,人工养殖难度大,这也不利于其种群快速恢复。
穿山甲锐减,甚至出现局部灭绝,这与人类行为和活动有莫大的关系,当然也与穿山甲本身的生态习性有关。那么,作为地球上高级存在的人类,如何破解这个困局一直是一道难题。如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值得人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