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旁遮普邦是印度西北部的一个邦,邦域面积面积5.04万平方公里,西边与巴基斯坦相邻,是印度锡克教的诞生地,也是印度宗教导致暴力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因为在巴基斯坦也有旁遮普省,故在印度印度旁遮普邦前加印度以示区别。印度旁遮普邦的主要人口是信仰锡克教的旁遮普人,旁遮普人是巴基斯坦的主体民族,该族占巴基斯坦总人口的63%,该族在印度属于少数民族,仅占印度总人口的2.3%,旁遮普人主要讲旁遮普语。在巴基斯坦境内的旁遮普人多信伊斯兰教,而在印度境内的旁遮普人则主要信仰锡克教,少数信仰印度教,当然也有信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但非常少。如今,人们习惯是将印度旁遮普邦信仰锡克教的旁遮普人称为锡克人。印度旁遮普邦绝大部分地区是是平原,当地经济主要以农业和小型工业为主,由于地理优势再加上锡克人的勤劳习惯,使得当地经济条件不算差。
旁遮普语属于印欧语系当地印度语族,语言文化与印度主流印地语并无太大区别,但由于宗教冲突严重,暴力冲突不断。旁遮普本是英属印度的重要核心区域,但由于1947年的印巴分治,旁遮普被一分为二(印度旁遮普邦和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前,旁遮普邦的印度教徒、穆斯林、锡克教徒等并无明显东西分布。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后,穆斯林和印度教的宗教冲突逐渐激烈,并且开始对方进行疯狂的大屠*,为了保命,大批印度一侧穆斯林逃至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一侧的印度教徒则逃至印度国境内。此次冲突使得旁遮普地区形成西穆斯林、东印度教徒的分布局势,而印度 “圣雄”甘地也因为在这场冲突中反对大屠*而被印度教激进分子刺*。
尽管和泰米尔、泰卢固地区比,旁遮普的语言文化和印度主流并无太大区别,但由于宗教冲突,70-80年代旁遮普的分离主义以震撼世人的暴力方式展开,并导致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大屠*和政治强人英迪拉•甘地的死亡。进而引发了长期大规模的*乱和难民潮。印度独立后,印度旁遮普邦的锡克人在旁遮普邦中占据着多数席位,不断向印度中央政府诉求争取更大的自主权益。上世纪70年代末,印度锡克教组织激进派的领袖宾德兰瓦勒大量招募信仰锡克教的年轻人,以建立一个由锡克教人统治的国家(或组织)为宗旨,并不断制造与印度教徒的冲突事件。1984年,宾德兰瓦勒率领锡克教激进派武装组织。
以印度锡克教的神庙——阿姆利则金庙为总指挥部开始武装对抗中央政府。时任印度总理的英迪拉(国大党)为了在印度大选前树立起自己的形象,于当年6月3日下令印度军队武力进攻阿姆利则金庙,在对抗中宾德兰瓦勒被印军打死。这起武装冲突事件造成646人死亡,4712人被拘捕,并且绝大多数人均以锡克人为主。这起武装冲突事件被锡克教人认为是印度中央政府对锡克教圣地的亵渎以及对锡克人的报复性屠*,4个多月后,即10月31日,英迪拉被她的两个锡克教警卫开枪刺*身亡,随后印度全国掀起了反锡克教徒的暴动,随后发展为屠*,据统计仅在印度首都至少有3000名锡克人被*害。作为对印度政府的报复,锡克教激进派开始对印度进行恐怖袭击,最著名的便是1985年6月23日的印航182航班炸弹袭击,锡克教暴乱的不良后果直到今日依然存在,但现在时刻被印度教势力及中央政府警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