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极点”?人们进行长距离游泳时,由于内脏器官的活动暂时满足不了运动器官激烈运动的要求,身体会产生一种呼吸紧迫、胸部发闷、肌肉乏力、下肢沉重、想停下来不游的难受现象。这在运动生理学上叫做“极点” 。
所谓“极点”,并不意味着泳者在游途中已达到自己的生理极限。只要咬牙坚持,适当减速调整一下呼吸,这种现象就会自然消失。所以, “极点”现象是人体运动中的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
为什么在长游过程中会出现“极点” 现象呢?
我们知道, 人体在刚刚开始运动的时候, 肌肉的快速活动, 可在缺氧的情况下进行, 此时大脑和神经系统对机体的调节比较协调。但好景不长,一般只能持续几十秒钟至几分钟。随着运动量和强度的加大, 运动器官的需氧量也相应地大增。
但此时支配内脏器官呼吸与血液循环功能的植物性神经由于天生惰性大,不能及时地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 致使营养与氧气供不应求,造成缺氧,缺能量。同时,因氧不足而产生的大量乳酸、一氧化碳等代谢物质刺激扰乱了大脑的正常指挥活动,使植物性神经中枢和躯体性神经中枢的协调性遭到了暂时性的破坏,所以就出现了“ 极点” 。
那么如何避兔或推迟“极点” 的出现呢?
首先,运动前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提前提高机体的活动水平,尤其是内脏器官的活动能力,从而进一步调动呼吸和血液循环的功能,使肌肉得到大量氧气与能量物质,这样便可以避免或推迟长游中“ 极点” 的出现。
其次,长游中出现“极点” 时, 要下决心排除万难, 去激励自己或用顽强的意志坚持下去,并适当减速,难受的感觉就会很快地过去,“第二次呼吸”即将来临。
第三,在长游中适当加深呼吸,尽量多吸入氧气和吐出体内的二氧化碳,缩小供需之差,减少不良刺激,避免呼吸急促,延缓疲劳,使机体运动趋于协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