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唐睿宗太极元年(712),杜甫出生在河南巩县城东二里的瑶湾村(今河南巩县南)。
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呢?
我们先看看杜氏的世系,为了说明家庭对杜甫的影响,这个世系表可以从杜甫的十五世祖杜畿开始(此表不列旁系):
十五世祖 杜畿 京兆杜陵人,东汉建安时任河东太守。
十四世祖 杜恕 魏太和中散骑黄门侍郎,后任幽州刺史。
十三世祖 杜预 晋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封当阳县侯。
十二世祖 杜耽 晋凉州刺史。
十一世祖 杜顾 晋西海太守。
十世祖 杜逊 东晋初南迁襄阳,为襄阳杜氏始祖。任魏兴太守。
九世祖 杜灵启
八世祖 杜乾光 齐司徒右长史。
七世祖 杜渐 梁边城太守。
六世祖 杜叔毗 北周硤州刺史。
五世祖 杜鱼石 隋获嘉县令。
曾祖 杜依艺 唐监察御史,巩县令。杜氏自此迁居巩县。
祖父 杜审言 武后圣历中任膳部员外郎,中宗神龙间任修文馆直学士。
父 杜闲 玄宗开元末任兖州司马,约于天宝五载调任奉天令。
尊敬祖先是儒家的一条伦理准则,《论语·学而》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所以在封建社会中,“述祖德”是士大夫的一个传统。
杜甫也不例外,他对于自己的家世也是经常引以自豪的。在杜甫的祖先中,他最喜欢夸耀的是杜预和杜审言两人,他们代表着杜甫家庭中的两个传统。
1、奉儒守官——先祖杜预的荣光开元二十九年(741),杜甫从山东回到洛阳,在首阳山下的尸乡亭附近建了几间窑洞,即所谓的“尸乡土室”,他的远祖杜预和祖父杜审言的坟墓都在这个地方,他写了一篇《祭远祖当阳君文》,颂扬杜预说:
圣人之后,世食旧德。降及武库,应乎虬精。恭闻渊深,罕得窥测,勇功是立,智名克彰。缮甲江陵,浸清东吴。邦于南上,建侯于荆。河水活活,选舟为梁。洪涛奔汜,未始腾毒。《春秋》主解,稿隶躬亲。
接着又表明自己的心情:
小子筑室首阳山下,不敢忘本,不敢违仁。
天宝元年(742),杜甫的姑母万年县君卒于洛阳,杜甫为之作《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志》,其中提到自己的家庭说:
远自周室,迄于圣代,传之以仁义礼智信,列之以公侯伯子男。
天宝九载(750),杜甫在长安献《雕赋》,在《进雕赋表》中说:
臣之近代陵夷,公侯之贵磨灭,鼎铭之勋不复炤耀于明时。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矣。
杜甫念念不忘的远祖杜预是西晋的名臣、名儒,他曾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在灭吴战争中战功赫赫,为西晋的统一全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灭吴之后,他在江南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公私俱受其益。
杜预博学多术,在政治、经济、军事、律令、历法、算术、工程诸方面均有研究,人称“杜武库”。
平生对群经特好《左传》,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三十卷,为现存最早、最具权威性的《左传》注本,被后人收入《十三经注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