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熙载夜宴图》之击鼓观舞
这说明张大千虽然个性孤傲,内心还是很清楚这三幅国宝的特殊意义,卖给外国人确实能拿更多钱,不过心里终究是不踏实的。
1952年8月,张大千举家移居阿根廷,决定全身心投入到绘画创作中。
三、婉拒周总理回国邀请“在异国他乡没有人打扰,可以免去许多应酬...中国绘画一直没有在世界造成大影响,我移居海外,可以方便交流,并让西方了解中国绘画的深奥。”
1954年3月,由于阿根廷的长期居留手续迟迟办理不下来,张大千十分恼怒,决定离开阿根廷。后来在巴西圣保罗观光的时候,偶然看到了一片非常开阔的地方,惊喜过望,“这地方很像我的家乡呀!”
于是,在了解了巴西的移民政策后,1955年,张大千移居到了巴西,住进了自己亲手设计的、面积达270亩的“八德园”。
当时他已经56岁,非常希望能有一个踏实的住所,安心画画、埋头创作,于是费尽心思,斥巨资200多万美元,建造了这样一个中国古典园林,里面的每一处山水楼台、门廊壁照,都是他亲自设计,用心建造的。
▲张大千在八德园画室前
在这里,张大千住了13年时间,期间画出了一系列传世作品,同时也马不停蹄去到了法国、美国、日本、巴西、新加坡、马来西亚、德国、比利时、英国等不同国家办展览,极大促成了中国国画在西方的传播。
就连世界知名画家毕加索,也曾对他非常感兴趣,并在1956年7月末,亲自邀请他去家中做客,交谈中西方绘画创作,并合影留恋。
这次会面的消息传出后,当地新闻报道称这是“中西艺术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由此也有了“东张西毕”的称号。
▲张大千与毕加索在法国,被外界称为“东张西毕”
1962年,张大千再赴法国巴黎办展,当时周总理也在法国出访,听说了张大千在巴黎的消息后,委托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与张大千取得了联系,并约见了张大千。
张大千漂泊异乡多年,心里自然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欣然赴约。当时周总理委婉地对张大千表示了希望他回大陆的想法,并客气地表示,如果一时下不了决心,可以先回来看看。
张大千当场没有答应,委婉表示了歉意,事实上他从心底里是想回的,不过总下不了决心,这可能也和常年远离大陆,不了解大陆政策和民意有关,心里总是有些担忧。
另一方面,张大千十分喜爱自己用心设计的“八德园”,这个园林给了他极大的创作热情和灵感,因此感情很深,舍不得离开。
因为各方面综合因素,张大千婉拒了周总理的回国邀请。不过虽然没有回大陆,但事实上他非常关心新中国的发展。
1951年,张大千曾委托自己的三夫人杨宛君,将自己早些年临摹的178件敦煌壁画,无偿捐献给国家,据悉周总理也得知了这件事,还曾问过文化部领导,希望付钱给张大千。
可能也是基于这件事,周总理一直都希望促成张大千回大陆定居。
虽然最后没成功,不过这种基于血脉相连的情怀其实是一直存在的。
▲张大千与亲友在上海
四、叶落归根20世纪60年代,张大千频繁往来于巴西和美国,一个是为了办展和讲学,让中国画进入美国市场,一个是为了治病,什么病?眼疾。
早在1957年,张大千在自己的“八德园”里堆置假山的时候,不顾58岁高龄,跟着众人一起抬巨石,结果用力过猛,摔了一跤,之后开始看不清东西。
后来经过检查,原来是眼底毛细血管有破裂。
之后多年,张大千辗转美国、日本进行治疗,但效果都不理想,只能是一边养病一边作画,病情时好时坏。
到1968年底,张大千眼睛开始经常发黑,右视网膜血管出现多个小裂口,迫于无奈右眼接受了手术。
当时,巴西政府恰好要在八德园上修水库,并称在地下探测到了石油储藏,考虑到眼疾加重,张大千决心忍痛割爱,放弃了居住了13年的“八德园”,移居到了美国加州的一个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