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晚年患眼疾
后来几年,张大千的眼睛依然无法治愈,并且由于年龄增大,思乡情结更加浓厚,屡次发出感慨:“看山还是故乡青。”
据说,为了缓解思乡情结,友人去探望的时候,还曾带过去了一抔成都的土壤。
手捧乡土,张大千老泪纵横。
1975年,张大千终于决心“叶落归根”。因为当时大陆正处在“文革”,张大千担心局势不稳,思考后决心还是定居台湾,虽然是第二故乡,不过终归也是中国的土地。
▲张大千晚年
当时台湾政府本想无偿给他一处住宅,但张大千拒绝了。
1976年1月回到台湾后,张大千在台北郊外,又自己建造了一所小型古典园林,取名为“摩耶精舍”,占地500平米,以四合院两层楼为核心,站在楼顶可以眺望到台北故宫博物院。
“摩耶精舍”建成后,张大千又开始醉心于画画,生活非常繁忙充实,享受着为数不长的晚年岁月。
▲张大千站立在摩耶精舍的梅丘前
1981年7月,82岁的张大千开始了人生中最后一副巨作,同时也是张大千一生集大成之作,堪称是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最具现代精神的画作——《庐山图》。
当时他已经是80多岁高龄,只有一只眼睛有微弱的视力,时常需要住院治疗。而且由于画案高,张大千常常不得不被人抬到画案上,整个身体趴在画案上画,非常消耗心力。
不过凭借着一股自信和顽强,张大千耗时一年半,竟圆满完成了这幅波澜壮阔的《庐山图》。
▲张大千《庐山图》局部
也许是画《庐山图》耗费了太多精力,结束画作仅仅1个多月后,1983年3月11日,张大千突发心绞痛并引起糖尿病脑血管硬化复发,4月2日早上8点15分,在台北荣民医院与世长辞,终年85岁。
有人曾说,张大千是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最辉煌的艺术大师之一,好友徐悲鸿也曾称他是五百年来第一人。凭借高超的绘画实力,张大千当之无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