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最后去哪里了,张大千为什么离开大陆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2-12-28 02:27:01

远眺大风堂

张大千最后去哪里了,张大千为什么离开大陆(5)

大风堂留下的痕迹。蒋俭 摄

【情缘大风堂一生知己】

石门二路158号有一幢灰砖外墙欧式建筑,墙上还有一块石碑,刻着“海上大风堂旧址”。

“大风堂”是张大千和二哥张善孖共同的堂名,出自明末清初南京画家张风(字大风)。张大风人物、山水、花卉、肖像无所不能,兄弟俩深感钦佩,就把堂命名为“大风堂”,他们收的弟子也都称为大风堂弟子。

石门二路158号,原是宁波来沪富商李薇庄的寓所。1920年,张大千在这里结识了李薇庄之女李秋君。张大千自言:“宁波李家,名门望族,世居上海。我在上海的日子,多半住在李府做客……李府三小姐李秋君,是沪上才女,家学渊源,诗词书画皆能。若问谁是我的知音,我会毫不犹豫地答复说,李秋君!”

李秋君,名祖云,字秋君,以字行,和张大千同庚,上海务本女子中学毕业,初师从女画家吴淑娟学艺,斋名欧湘馆。她是当时上海滩的才女,诗词书画都当行。两人相识后,她常常和张大千一起谈论书画,很有共鸣,再加上李府有不少书画收藏,所以张大千时常过来借宿,潜心钻研。自然而然,这一对与丹青为伴的人惺惺相惜。出身名门望族的李秋君对张大千以礼相待。每当张大千离开上海外出办展或行旅写生时,上海诸事多拜托秋君。

张大千曾拜托李秋君在上海静安公墓替他订一寿穴,相约死后邻穴而葬。大千为秋君写了碑文:“女画家秋君之墓”,秋君也为大千写了碑文。张大千和李秋君同岁,1948年,他们俩俱届半百,张大千生日在5月,李秋君在9月。张大千8月底坐飞机到上海为李秋君贺生日。“大风堂”弟子们闻讯纷纷为两位老师置办寿礼,上海友朋也前来祝贺。张大千挚友陈巨来将两人名字刻入“百岁千秋”贺章。在寿庆仪式上,大千、秋君当场合作一幅《山水图》,钤盖此章,并相约各绘50幅,合作50幅,互相题款,均钤此印章,举办一个两人画展。这两个愿望,因张大千1949年离开大陆而未实现。

如今的大风堂,已经是普通民宅,只留墙上的碑文和弄堂口大大的“大风堂”三字。从北面的门口走进去,只见墙上半人高的木质护墙板,昭示这里曾经的华贵。从南面眺望,尖顶下面的窗口,是否曾伫立过张大千和李秋君并立的身影?

【寓居西成里徜徉艺海】

在当时大师名家云集的上海,张大千还是初出茅庐的新人,如何进入艺坛并占有一席之地?也巧,1924年秋,上海著名雅集“秋英会”的主人赵半皮听说张善孖有一个小兄弟张大千也擅长书画,就再三嘱咐张善孖把他也带来参加。雅集当天,张大千兴冲冲地前往。艺坛前辈邀他绘画、题咏、写字,他都一一接下,无论山水人物花卉走兽,还是工笔写意或没骨,无一不是信手拈来。这次“秋英会”后,上海文艺界无人不知张大千这一号诗书画均拿手的新生代才子。

1925年秋,在上海宁波同乡会馆的大厅里,27岁的张大千正式举办了他丹青生涯中的第一个画展。

这些山水、花卉、仕女画等都是他在一个月之内画成的。张大千由此在海上画坛声名鹊起。他还采用了一种新颖的“盲盒式”卖画方式:展品不分类别、繁简,每幅都标价20元,订购者一律编号抽签决定。张大千说:“每张画我都是用心画的,所以价钱一样,抽签分配也算公平。”一百幅作品很快被售空。

1927年,29岁的张大千迁至西成里16号,正式开始了他在海上鬻画从艺的生涯。16号是一座灰色的两层楼小洋房,他住在楼下,而楼上则住着当时已是大名鼎鼎的书画家黄宾虹。隔壁的17号住着他的二哥张善孖,两家的客堂互通,当中放着一只大画案,成了兄弟俩共同的画室。就在这里,张大千徜徉艺海,交游广阔,吴湖帆、黄宾虹、谢无量、谢稚柳、郎静山、徐悲鸿等都是他的座上宾。张家兄弟寓居西成里5年,直到1932年才搬到朋友借出的苏州网师园。

张大千最后去哪里了,张大千为什么离开大陆(6)

张大千最后去哪里了,张大千为什么离开大陆(7)

张大千最后去哪里了,张大千为什么离开大陆(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