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梁新慧
苍天呜咽,大地含悲,山河共泣,亲朋落泪。
6月4日上午,国宝级豫剧大师、豫剧“马派”艺术创始人马金凤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青岛举行。岛城小雨淅淅沥沥,绵延不绝,就连晴朗多日的省会郑州、古都洛阳也在今晨雨落,似乎诉说着人们无尽的悲伤与哀痛和万般的不舍与思念。
作为中国戏曲舞台生涯最长的艺术大家,马金凤先生于5月29日在山东青岛去世,走完了整整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在无限缅怀老人家的同时,过去十七年中采访她的经历,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为她拍摄的一帧帧照片,愈发清晰。
(马金凤饰演的穆桂英形象 河南省剧协供图)
【一】崇拜
17年前的2005年,我开始从事文化新闻采访,得以和戏剧大家接触,马金凤先生是其中之一。
那时的马金凤先生,虽然年过八旬,但精神矍铄,经常出现在省会郑州的舞台上,各种演出活动中以及重要会议现场。
(生活中的马金凤 马金凤家人供图)
最初见到她,只是怀揣着激动的心情,远远观望,心里写满了“崇拜”二字。毕竟,我从小就跟着父母一起欣赏她演绎的“穆桂英”。
众所周知,马金凤5岁学艺,7岁登台,12岁担纲主角,34岁带团扎根河洛沃土,近百岁仍在“挂帅”演唱,被誉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洛阳牡丹”。
马金凤先生是中国豫剧的见证者、践行者、推动者,她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更是豫剧艺术的一座丰碑。她的代表作《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深深印刻在几代人的心中,成为豫剧艺术的不朽经典。
因此,当偶像级别的大师出现在我的眼前,不得不说,内心是激动的、亢奋的。
(生活中的马金凤 马金凤家人供图)
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大师之后,写完稿子,晚上就给远在老家的父亲打电话,分享喜悦:今天采访,见到马金凤大师了!
“辕门外三生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头戴金冠压双鬓,当年的铁甲我又披上了身”……每每听到这个经典唱段,总能给人以无穷的力量。
听得多了,铭刻于心,以至于现在随时都能哼唱出来。
这是熟悉她的结果,这是豫剧艺术的魅力,更是马金凤先生与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精神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