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物候,二十四节气对应的物候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19 20:19:11

清明茶园绿

每年的清明是上新茶的日子,每一年的新茶对于爱茶人来讲都极为珍贵,白居易在《萧员外寄新蜀茶》一诗中对来自蜀地的新茶做了表白:“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

许多人会将中国的茶文化的发端源自于陆羽。陆羽是唐时的人,号称茶山御史。他被尊为“茶圣”,祀为“茶神”,陆羽著有世界最早对茶的专著《茶经》,不过中国人饮茶的历史,远远早于了唐朝陆羽著茶经的时代。

中国古人很早就开始栽种茶树了,白居易说:“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西汉时,蜀人吴理真于蒙顶山栽植驯化茶树,被后人尊为“茶祖”。

白居易还在《山泉煎茶有怀》诗中写下:“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清明时节,爱茶之人不如呼朋引伴,寻一处风景秀美的川西田园茶乡,体会一下采茶制茶的乐趣。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对于成都人来说,最适意的人生莫过于寻一处鸟鸣婉转的所在,安静地晒一会儿太阳,喝上一杯自己采摘的明前茶。

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节也曾是中国古代十分重要的节日之一,在这一天里,从早到晚都禁止烟火,人们也只能吃冷食。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晋文公为纪念被自己烧死的功臣介子推,于是下令在这一天全国禁火。

寒食节和清明节前后紧邻,后来亦如上巳节,都融入了清明节的风俗中,介子推母子死时抱着的是一棵柳树,于是寒食节这一天,除了吃冷食,人们还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以示怀念。

唐高宗在游春渭阳的时候,就赐群臣柳圈各一,据说戴上它可免毒虫叮咬。后来民间还有了“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也记载“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满街杨柳绿似烟,画出清明三月天。”在阳春三月的柔柔轻风里,锦江两岸的柳树已是柳丝如烟。清明前后,也是栽植树木的时季,阳光明媚,春雨滋润,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

二十四节气物候,二十四节气对应的物候(5)

清明柳色如烟

“清明一霎又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此时柳条生芽,扦插易活,“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敬完鬼神祭过祖先,顺手插柳植柳也成为我国古人的清明习俗。

“柳”和“留”又谐音相通,所以折一枝柳条相赠,也成为了分别时的一种习俗,离别时总是用赠柳来表达依依不舍的挽留之意。

无论是长亭、桥头还是江岸,每一个城市,只要有离别,就有难尽的情意和绵绵的离恨,也就总会有一个折柳赠别的地方。

在成都,老九眼桥水码头便是这样的所在,多年前,这里也曾经上演过一幕幕迎来送往的悲喜,折一枝柳,远行人至此登舟上船,在春日荡漾的粼粼波光中,从容地挥手自兹去,一路顺江远行,离开这座繁花似锦的城。

成都人最喜“艾馍馍”

清明祭扫完毕,便是一场踏青出游的欢乐盛会,亲朋好友相约一起,可纵情游赏。按习惯,这一天吃的是寒食冷餐。北宋温革撰《琐碎录》记载:“蜀人遇寒食日,采阳桐叶,细冬青染饭,色青而有光。”

虽说这种桐叶冬青染出的饭团没有在蜀地流传下来,不过,直到今天,由油桐叶包裹的桐叶粑粑在川东南和湘西一带依然流行。

二十四节气物候,二十四节气对应的物候(6)

清明团子

清明前后,南方人喜欢将一种叫“清明草”的植物与糯米混匀,捏成团子,这种团子被称为青团,蒸熟后食用,青团中“清明草”的芳香总会让人唇齿留香。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独特配方的清明团子,每个地方都有能做团子的独特的“清明草”。

艾是菊科艾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这种菊科杂草生命力旺盛,在乡野极为常见,全株有着特殊的芳香气味。春天来临的时候,艾开始萌发,一丛丛簇拥在一起,生机勃勃。艾的叶片为羽毛状多裂,新生的艾叶表面有一层白色的薄薄的绒毛。

随着艾叶逐渐长大,叶片表面的绒毛也会慢慢消失,而叶片背面的绒毛却一直都会存在。在湖南、湖北等地,清明时会将艾叶切碎后与糯米混匀,作成饼油炸吃,称之为艾粑或艾糍。

而浙江、江西等地将艾草与糯米做成饺子形状的点心,称为清明粿,蒸熟或煎炸食用。

二十四节气物候,二十四节气对应的物候(7)

清明团子

艾或青蒿是南方一些地方做清明团子的主要材料之一,成都的清明团子常被称为“艾馍馍”,不过成都人最常吃的 “艾馍馍”用的却不是艾,而是鼠麹草。

从初春开始,这种看上去并不太起眼的低矮的菊科小草本就从草坪中探头探脑的长了出来,它们总是好几株长在一起,全身覆盖着一层白色的柔毛,因为它们毛绒绒的样子,也常被人们称为棉花草。

许多人对这种植物熟悉和喜爱超过了其他许多野菜,它们带着天然的清香气息,捣碎后让团子的滋味和口感变得更加的滋糯绵软,也许吃上一口“清明团子”就是在品尝春天的味道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