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八髎穴的定位时,一般的表述就是分别位于第1、2、3、4骶后孔中。就连有些解剖学教材在讲到骶后孔的时候,都会附带一句“在针灸学中为八髎穴的位置”之语。但是在实际各个版本的教材参考书中,其取穴方法是不一样的,且实际临床中,八髎穴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好找。
现略举一二。由于本人学识有限,手中资料不多,可能还有很多个版本。
解剖图
版本一:《腧穴学》杨甲三主编,1984年12月第1版。高等院校试用教材(供针灸专业用),上海科技出版社。
上髎:俯卧,于第一骶后孔中取穴。
次髎:俯卧,于第二骶后孔中取穴。
中髎:俯卧,于第三骶后孔中取穴。
下髎:俯卧,于第四骶后孔中取穴。
版本二:《针灸学》汪安宁主编,2002年8月第1版。全国中等中医药教育规划教材(供中医药类专业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上髎:俯卧,在第1骶后孔中,当髂后上嵴与第1骶正中棘凹陷处,距骶部中线约1寸处定位。
次髎:俯卧,在第2骶后孔中,约当第2骶正中棘旁开0.8寸处。
中髎:俯卧,在第2骶后孔中,或当第3骶正中棘旁开0.8寸处。这个“或”可能是“约”,存疑。
下髎:俯卧,在第4骶后孔中,当骶管裂孔旁开约0.6寸处。
版本三:《针灸甲乙经选读》何天有、雒成林主编,2010年8月第1版。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针灸甲乙经理论与实践》李鼎主编,2011年6月第1版。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供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各专业研究生使用)
之所以把这两本书放一块,是因为定位表述及关键词解释是一样的。
上髎:在第一空腰髁下一寸,夹脊陷者中。第一空:第一骶后孔;腰髁:即髂后上棘,《素问·刺腰痛论》王冰注:“即腰两旁起骨也。”
次髎:在第二空夹脊陷者中。
中髎:在第三空夹脊陷者中。
下髎:在第四空夹脊陷者中。
版本四:《针灸学》石学敏主编,2007年6月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供中医学专业用)。
上髎:第1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下与后正中线之间。
中髎:第21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
次髎:第3骶后孔中,次髎穴下内方,约当中膂俞与后正中线之间。
下髎:第4骶后孔中,中髎穴下内方,约当白环俞与后正中线之间。
版本五:《世界卫生组织标准针灸经穴定位(西太平洋地区)》(中英文对照)黄龙祥审订,2010年2月第1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事务处颁布。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上髎:在骶部,正对第1骶后孔中。
注:次髎(BL32)上触摸到的凹陷即第1骶后孔。
次髎:在骶部,正对第2骶后孔中。
注:髂后上棘与第2骶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凹陷处,即第2骶后孔。
中髎:在骶部,正对第3骶后孔中。
注:次髎(BL32)下触摸到的第1个凹陷即第3骶后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