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盛和茂盛的意思是什么,树木茂盛指的意思是什么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20 23:30:30

45:萃卦

鱼龙会聚之卦,

如水就下之象。

萃:卦名,象征聚集相聚。《集韵》说:萃,草盛貌。也就是说萃的本义是指草丛生长茂盛的样子。其引申义是人或物按照不同的类别聚集、聚拢的意思。

萃卦的上卦为兑为泽水为喜悦、下卦为坤为地为柔顺,大地上面有泽水便是萃卦的卦象。沼泽本来比地面要低,可是由于不断地积聚使泽水高出了地面,这便是聚集的大形象。同时萃卦也表示外表喜悦而内心柔顺,相处愉悦而又顺从,于是大家相聚到一起、相处安然并且安居乐业。萃卦上兑泽下坤顺,因泽水而荟萃、因顺从而汇聚,这正是人与人之间良好交往并得以相聚的必要条件。萃卦比喻天地气和而万物类聚,志同道合而万事可兴。

萃卦是观其所聚的智慧。萃是聚集的意思,水润泽大地,万物种群聚集而生,这是萃的形象。萃卦上兑喜悦下坤顺从,象征喜悦的服从;九五刚毅中正而与中正柔顺的六二相应,有君臣聚集的含义。萃还指有孝心的人都聚集在一起,这就是仁心,因为孝心是正道的事情。顺从天命,天命就是天行健,不但人要顺从而且地也要顺从,这些都是天地之情。天地之情就是指阳气与阴气相遇荟萃,就能生育万物。天地阴阳二气相聚,万物荟萃聚合而喜悦,这就是天地聚集。观察天地万物相聚的道理,就可以了解天地万物的真情了。

萃卦是坤地上面积聚兑泽水、因而草木繁茂,就如沙漠中的绿洲,旅行者看见绿洲应该感谢上天的恩惠。此卦训示人们不要忘记感恩,现在的繁荣是上天与祖先的恩宠,不可相信是自己的力量创造出来的。同时泽水集聚在地面上,也可解释为虽然有洪水但仍然丰收;或者表示湖、温泉。萃卦自古以来被认为有“鲤鱼跃龙门”之象,对于应试、就职、人事调动等各方面是大吉之兆。

前面的姤卦是阴柔与阳刚相遇,相遇必然会聚集在一起,所以姤卦之后是萃卦。萃卦是泽中能畜积水,大地又能畜积泽水。萃卦与大畜卦互为错卦,大畜卦有畜聚的卦象;错卦是指本卦的爻与另一卦的爻阴阳相反,两卦的爻是阴阳相对。萃卦与升卦互为综卦,升卦是积小而成高大,有积聚的意思:综卦是指把一个卦画倒过来而形成的一个卦。萃卦告诉我们,如果能够谦恭待人,必然能够聚集大众而有所作为。

卦辞: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萃卦上兑下坤,内卦坤土顺从外卦兑而外卦兑喜悦内卦坤土,就如九五阳刚与下面的人交往、六二柔顺的与九五相应,这样内外君臣聚会,所以名萃。君王来到宗庙里祭祀,向死去的祖先尽孝心,把表达孝心的祭品奉献给祖先享受。宗庙不仅是人聚集的地方,而且大家的心与德也聚集在这个地方,在这里大家都很虔诚。王指周文王,那时的周文王是诸侯国的一个侯王,商王是纣王。假是到的意思。有是助词,没有意义。庙是宗庙。王假有庙就是周文王亲自到西周的祖宗庙里。这样有利于拜见大人,大人指中正的九五君王。能够亨通,是因为按照正道聚集。前“亨”字指占卜得到此卦的人亨通,后“亨”字指见到大人物为亨通。萃卦大象为坎,坎为宫的意思;坎又为隐伏,有鬼神的形象。萃卦的互卦为巽卦与艮卦,巽木在艮宫门上面,都是庙宇的形象。为了实现志向而去庙里祭祀行孝,用大牲畜作为祭品而让神灵享用。萃卦大象为坎为猪,外兑卦为羊,内卦坤为牛,都是大牲口的形象。就是说物质上聚集丰富以后,就有力量使礼仪隆重,可以积极地从事建设,这是顺从天意的道理。所以萃聚集的时候可以祭祀鬼神,物质上必须要丰厚而不能节俭吝啬;可以见到大人物,必然会亨通,但必须要走正道。这样有利于前往而不宜后退,因为这是顺应天命,处于萃卦就应该如此。

卦辞讲的是古代君王利用在宗庙敬神,而把天下的人心聚集起来。在中古时代,统治者在新建国都的时候,最先建造的是宗庙,宗庙建完后才开始建宫室。宗庙是国家的政治中心,参加宗庙祭祀的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一般都是大夫、三公人物聚集在一起。上天的神命、祖先的福佑和民众的信仰,都是围绕着宗庙中的祭祀体现出来。统治者自命为天子,并加强民众对神的信仰,让民众服从天神的旨意,这样统治者就把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能够更好的服从天子。所以天子来到宗庙里祭祀是一种大的聚集,其目的是想聚集天下的民众。但是大家都聚集在一起,也可能会生出事非来。例如萧何,张良等各位诸臣相聚会而跟随刘邦,这就是聚;除掉暴恶的秦朝,这是正道;能够成就统一国家的功劳,这就是亨。天命是天理的自然规律,从人情世故上说,当事情可以实行的时候,时机应当隆盛则隆盛,时机应当前往则前往,所以要顺应天理的自然规律。情是事物发出的外在形式,例如阳倡而阴和,乾始而坤生,天地在此而相聚;情在形体上交往而在阴阳气体上感应,情在声音上回应而在阴阳气体上求取,万物就是这样相聚的。天地万物的情怀,就是相聚而已。

萃卦聚集与涣卦分散两者意义虽然各不相同,但诚信却是一致的相同。涣卦的亨通是取像坎水流动而巽风吹行,萃卦的亨通是取像兑喜悦而坤顺从;同样是王假有庙,涣卦是神气飞扬,萃卦是精诚贯注。萃卦是说君王为了聚合万国的欢心,聚集了百种物体来到庙宇中祭祀先祖,诸候们在庙中帮助祭祀,勇猛的士兵们敏捷的在庙中奔跑操劳,这是用孝心来祭祀鬼神,要把祖先的德业发扬光大,这就是萃聚合而旺盛的样子。利见:有利必然亨通,而亨通又在于聚集的时候得到正道。大人指九五君王,九五能够统御众人而治理混乱,故曰利见大人。用大牲吉指君王有嘉宾宴会,必须要*牛而盟;既然结盟就可以前往,故曰利有攸往。祭祀神灵是为了凝具人心,利用祭祀而聚集众人的力量而共同相聚,这并非是势力或者力量迫使人们所能做到的,惟有顺应天命而已。例如从前的殷汤用黑色的雄马昭告皇天,发誓要征服四方,十一次征战而无敌于天下,这就是“用大牲吉,利有攸往”,是顺应天命的明证。

用萃卦比拟人事,对内聚合其精神,对外聚集其财力,这些都是萃。然而不顺从就会离散,不喜悦就会分离,不刚强就不能使众人畏惧,不中正就不能使众人服从,虽然现在大家荟萃聚集在一起、但最终必然会涣散。惟有喜悦的顺从,刚健与中正对应,这样相聚才能得到正道。庙是指祖庙,祭祀的时候有礼仪形式,所以能够表达孝心。大人是主持祭祀的人,是一家之长。家长率领一家子孙,因为有事而到祖庙里,凡是子孙入庙必须先要拜见主持祭祀的长辈,故曰利见大人,认为这是正确的事情才会感到心安理得。大牲是指祭祀的礼品,大到牛羊、小到鸡猪,都能当作祭祀之物。祭祀的牲畜不丰盛就算不上祭祀,不备牲畜就不是祭祀,故曰大牲吉。利有攸往是指承办祭祀大典就和使用人民、运用民力是一样的道理,处处要用礼仪相待,这样入庙可以主持祭祀,出外可以运用人民的力量,故曰攸往。一个人最重要的事情,是以祭祀为重,以孝心为先;幽静处精诚孝顺祖先和父母,明亮处在家中和乐相处,虽然是人情世故,难道不是天命吗!由一家到一国,由一国到天下,观察其相聚集的情况,就可以知道天地万物的真情了。《彖传》之旨,对上聚集祖庙的神灵,对下聚集四海人民的欢心,圣人用孝道治理天下、则民众的德性就渐渐的归于厚道,万国都来聚集,这就是萃卦的全象。就如天无所不覆盖,大地承载万物,万物都会因为聚集而在天地之中发育,所以观察其所聚合的情况,就能知道天地万物的真情了。

用萃卦比拟国家,国家的要点在于国土广阔而人民众多。萃卦上兑下坤,兑为喜悦而坤为土地、为众人,有喜悦而欢聚的形象。坤顺则人民顺从,兑悦则人民服从;刚强则不屈从,中正则不偏私,这些都足以做民众的榜样,有了中正之道则民众就聚集在一起了。君王接继皇位而纪承传统,没有亲临人民而是先去祖庙,这是为了传承祖辈们的重任。《孝经》中说:君王聚合万国的欢心用以告慰其先王,对上用诚信来尽孝心,对下广泛推行孝道,这样天下就可以兴起孝道。大人指君王。利有攸往:就是很多有才能的人士,奔走在祖庙中,大家一起祭祀周武王,用孝心来虔诚奉待其享受。一时间在赞叹声中献上巨大的雄性牲畜,相互祭祀的人们,都左右注视上天有什么明显的命令,大家都很严肃,聚集的盛壮莫过于此。君王效法天地准则,就像天地一样养育万物,聚合天下的邦国,其情怀与天地一样。萃卦六个爻反复提到萃,因聚集导致的混乱、嗟叹、流涕,这些都是因为不正道的聚集而引起的,这是让人惧怕的事情。只有萃聚集得位、得吉、有诚信,才是《彖传》所说的:坤顺从而兑喜悦,刚健与中正相应,故为聚。人民归顺君王就像水一样的往下流,这样就可以看见荟萃的功劳了。

统观全观,国家的大事在于祭祀与军队,所以君王要到祖庙中祭祀,用军队防止不测之事发生,但是首要的事情在于得到群众的支持,所以此卦取名为萃卦。萃卦上兑喜悦下坤顺从,顺从而喜悦,所以亿万民众归集于君王,手执豆制食品而去祭祀,而礼仪都是统一的,并且手执戈矛而跟随君王干事业,从踊跃报名就可以知道了。上位的人讲孝道则下位的人讲仁义,风俗与天道相通,万个邦国协助相合,萃聚集莫过于这样的萃聚集。萃卦上兑下坤互换位置为临卦,临卦是包容和保护民众没有疆域之分,有萃聚集的形象。萃卦与临卦都是由坤卦与兑卦组成,兑泽水足以施惠于民众、坤地足以承载民众,故而兑泽下而坤地上为临卦,坤地下而兑泽上为萃卦。萃卦内三爻为坤地,地域广大而聚集不选择土壤,虽然聚集了众多的民众但人心不一,故而有号哭、嗟叹、等待。外三爻为兑卦,兑泽水所聚集为喜悦,故而有贞、无咎;但是要防止水满则溢,有流泪之象。总之天下的民众都有*,无主则乱;万国来拜见禹帝,万民百姓喜悦而周武王兴起,人心所向就是天命所归,故而萃聚集不可力取,惟有德育教化。

象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音鱼)。

泽字的意义很多,有水泽,有雨泽,有恩泽,有润泽等意思;泽水在天上有恩泽的意思,所以上位人对下位人施舍福禄、最忌讳以德自居。泽在萃卦里是水泽、润泽的意思,所以生养万物而荟萃。除是去旧取新的意思,就是整治或修理其破旧、损坏的东西。戒是防备、准备。虞是猜测、预料、忧虑的意思,就是变化出不测而不可不忧虑。不虞就是指料想不到的事或意外的结果。众人聚集必然有争夺的事情发生,故而君子必须要准备好兵器,这不是宣耀武力,而是为了防止不测之灾。圣人的心,其义理没有穷尽,所以又发出上面的一段话,让人们做好警戒。

萃卦上兑下坤,兑为金属坤为器具,有兵器的形象。除是修理整治,修治兵器以防不测,就是所谓的有备而无患。萃卦的卦象是泽水在地面上,水满则溢,河堤溃决则水势无法阻挡住,所以应该提前预防。水就如兵马,故而可以借鉴。《穆天子传》中说:刚猛的带甲勇士,晚上以宿营的名义把他们聚集在一起,萃聚集的士兵是防御之士,是为了遏止混乱。萃象的“除戎器”,意义大概就取在此处。大家聚集在一起,同心同德,一种团结的景象。愈是指在这种情况下,愈要有警惕性,不要忘记备战,要修理好兵器以提防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也就是说,聚集是好事情,但它也有负面的东西,就是大家都聚集在一起也可能会生出事非来。君子从卦象中受到启发:修理兵器,以防备意外事情的发生。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有诚信但没有坚持到终点,于是出现了混乱与新的聚集,混乱的哭号,相聚者大笑,不用忧虑,前往没有灾难。

启示:不要互相猜疑,否则会给大家带来灾难,如果因你的部下互相猜疑而造成混乱,你应该出面主持公道去消除他们的疑惑,让他们重新聚集在一起。

①孚:诚信。②若:如果。号:呼叫。

初六与九四阴阳相应,但是六二与六三两个阴爻在中间阻挡而形成障碍,所以初六即使有诚信也难有结果。如果初六专情于九四而呼号求援,不被两个阴爻所诱惑,九四听到呼叫也会伸出援助之手,两人就可以相聚而握手言谈、破涕为笑了。有诚信之心,如果其能诚信的出现在眼前,并用手握住不释放,则诚信之心就来到了。虽然阴握阳不免为人们所笑,然而不必忧虑此笑声,这样才能前往而与九四相聚,故无咎。所以不必担忧而应该勇敢的前往,前往不会有灾祸。即使在和平繁荣的盛世,也会有不断聚集的小人势力。而在腐朽昏庸的社会环境中,各种势力不断聚集的现象就更普遍了。比如唐朝的开元盛世,安禄山聚集自己的势力进行造反。清朝嘉庆年间出现了白莲教起义。出现了混乱与新的聚集,是由于众人的心志混乱不一而造成的。

初六为萃聚集的开始,双方相互之间的诚信还很浅,所以有始而无终。不得其终是指一个念头在此聚集,而另一个念头在彼聚集,其心中的志向首先乱了,这是萃聚集所引起的混乱,所以《象传》说:志乱。有孚不终是指阴柔之人不能固守诚信,所以诚信不能长久。初六本质阴柔,在萃聚合的时候,初六欲想急于聚集而方寸已乱,不去与自己正应的九四相聚,而是与自己同类的一群阴爻相聚集,故曰乃乱乃萃。乃是文言人称代词,你的意思。你自己想与人聚集,一会儿想到东方聚集、一会儿又想到西方聚集,是你自己乱了方寸而没有主意。初六阴柔而居下位,虽然和众人聚集,但是不能指挥他们;初六与九四相应,则统帅众人的权力在于九四。若号是指顺从九四的号令。一握为笑是指推诚相与,众人都欢心喜悦,即坤顺从而兑喜悦。兑为口为喜悦,故为笑。既然有了笑声,故而不要忧虑,故勿恤。往指前行与九四聚集,九四能够恩威并施,其初次聚集才不至于是乌合之众而为乱,故无咎。

初六阴居阳位应该有诚意,但是阴居阳位说明初六不正,所以诚信不能坚守,故不终。两个“乃”字是一种递进关系,从乱到萃可以看出虽然是初爻,但已经聚集了许多人,不然的话也谈不上乱与聚集。初六属于坤卦,都是阴爻而无阳爻主人,因而给人一种无主人而混乱的的形象,故为乱。但是三个阴爻,柔顺又有诚意的聚集在一起,故为萃。不终是指放弃了“有孚”诚信,不能坚持一贯的意思。号是因为没有主人,有一种呼告的意思;若号是向上呼告。“握”有人指握手,但是古代一般是以抱拳为礼,握手是现代人的礼节;所以也有人指为“屋”。一屋三夫,三夫为一屋。古代天子、诸侯下面有三夫,即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三夫为一屋是指三大夫集聚在一起而共议大事。既然有人呼叫救援,就有人聚集在一起而议事。笑是指大家意见统一,同心同德。勿恤是指没有忧虑。因为大家聚集在一起,没有诚信、没有一个共同的意志与目标,所以乱了。现在三公出面而共同商议,这样就有了主人、有了目标,大家都高兴的笑了起来,故无咎。

这爻说明正当的会聚,不能意志动摇,应当坚定的向前。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音月)。

六二得到上司九五的牵引,吉祥,没有灾难。因为有诚信,所以用轻薄的祭品便可以达到效果。

启示:在聚集大众的时候,要有诚信。

①禴:是简单的祭礼。

六二柔顺虚心中正、九五刚健中正诚实,双方阴阳对应但距离远:六二又陷入两个阴爻之间,必须要有九五的援助才能相聚,这样吉祥而没有灾祸。就如春、夏的祭祀,只要诚心诚意,祭祀虽然简单但神灵也会降临,九五必然会授助六二。引是开弓拉箭的意思,与君子引而不发相同。吉是指六二与九五相聚集。六二爻变为坎卦,坎为弓、引的形象;坎为隐伏,有人鬼的形象。凡是人开弓射箭,必须要专心于物体的中间部位,不偏左也不偏右,这样才能射中物体,即中正之德不改变的形象。六二虽然中正,但是居于一群小人中间,有少许偏私就不能中正,所以说得到援助就吉祥。初六“一握”,握是手持有的意思;六二“引”,引是手拉开的意思。无咎是指六二与九五都是中正之德,并且双方又是正应相聚。利用禴是指微薄的祭祀可以和神灵相交往。《象传》说:六二被包围在二个阴爻中间,可能会受到阴爻的影响,使六二中庸的德性发生变化。所以警告说:趁中庸的德性还没有改变之前,立即给予援助才会吉祥而没有灾难。

六二在聚集的时候有诚信,就是所谓的坤顺从而兑喜悦,刚中相应,故为萃。引是指六二与初六与六三相互牵拉、相互团结在一起,这样就有力量,就吉祥。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中指居中,未变是志向没有改变。因为初六相聚的时候,大家的志向各不相同;现在到了六二,大家相互牵连起来,有了目标、有了方向,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志向。禴是一种非常简朴的祭祀活动,殷商时为春祭,周代改为夏祭。这种分季节的祭祀要简单一点,虽然简单但还是有利的,因为是以诚信为主,所以诚信有利于祭祀,故孚乃利禴。六二具有中正之德,诚信而且节俭,所以用轻薄的祭品去献祭。轻薄的祭品说明他不厚取于民,给君王进贡心怀诚意,但不会为了给君王多进贡而增加民众的徭役税赋。并且六二不参加对朝廷不利的聚集,所以六二受到了君王的器重,这就是引吉,也就是君王给他的吉祥。

这爻说明诚信必然可以聚集。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聚集而哀叹,没有好处,前往没有灾难,但会有小的忧吝。

启示:与其感叹没有与自己相知的人,还不如积极行动起来。

①萃如:是要相聚的状态。②嗟如:是叹息的样子。

六三是坤卦的最上爻,相当于下面两个阴爻的家长,所以他想把底下的人聚集起来,可是底下的人却不听他的话。因为初六属于受人欺负的劳苦阶层,他们和劳苦阶层的人民聚集在一起,防止再受欺负。六二属于大夫之位,他善待民众,与九五君王相合,所以不会与六三相聚。六三求聚合的心情廹切但得不到同类,故而徒自嗟叹,不得已只能和同是阴爻的上六相应。上六属于兑卦,是最上方的阴爻,性情柔顺,当然会接受容纳六三,所以六三前往不会有灾难。不过六三与上六都属于阴爻,同性相斥,到底不是圆满的结合,六三只是出于无奈而与处于极端的上六结成伴侣,多少会有羞辱的感觉。萃如是指相聚的状态。嗟如是指叹息的样子。无攸利是指六三无所应也无所聚,无人与六三相聚则六三前往就没有作为。由于六三是上互卦的最下爻,因而具有随顺之德,因此不会有灾难,也就是说六三还能够委曲求全。

六三阴居阳位而不中不正,当相聚的时候,相聚是六三的本来志向,故有萃如的形象。但是六三与上六不相应,因而双方不能相聚;六三只能和邻近的人相聚,但是下面的六二与九五相应,初六与九四相应,没有人与六三会聚,所以六三有叹息声以及前往不利之象。萃卦大象为坎为忧愁,兑为口,故有嗟叹的形象。六三与上六虽然彼此都是阴爻而无相遇之情,如果六三能前往而跟随上六,则六三的性格顺从而上六的性格喜悦,必然能够相聚,可以无咎。但是六三不能与刚明之人相聚,而与一群阴柔的小人相聚,所以六三有小的忧愁。六三爻变为艮卦、则萃卦就变成了咸卦,咸卦的三爻是指君子喜悦小人的富贵而跟随小人走,这是羞辱的事情;萃卦的三爻是指小人和小人相聚,所以只是小的忧虑。

六三处于坤卦,坤为众人,有相聚的形象。相聚则众人心情欢悦,这样的相聚才能起作用,六三阴居阳位故而不能统率坤众人。相聚的人以利益而相聚,相聚而无利益则相聚的人就有叹息声,故曰萃如嗟如。小吝指六三没有统领相聚人员的才能,从而导致众人都有怨气,这是可鄙的事情。《象传》说:往无咎,上巽也。巽卦五爻为无不利,前往可以得到巽卦之利。九五爻是萃卦的主人,即卦辞所说的:利见大人。只有前往与九五相聚,才能有所作为。

这爻说明即使身边有坚强有力的援助者,但如果其行为不正就要舍弃,而与远方志同道合但不得势的朋友结交,这样才会有利。

九四:大吉,无咎。

占卜是大吉大利,没有灾难。

启示:一个本性谦虚的人,即使非常有能力,身边聚集相当多的人,如果没有居至尊位,也不会有大的作为。

九四阳居阴位不正,但与九五接近,所以九四上与刚健中正的九五君王相聚;下与一群阴爻相亲比,即九四手中握有一群柔顺的群众。由于这些条件的凑合,反而使地位不正的九四无往不利,只不过是在结果大吉的情况下才没有灾难。就是说九四是一位清官,他为初六底层穷困百姓做主,替他们伸张正义,吉祥。但是这种吉祥并不是指获得了多少利益,只是没有灾难而已,因为九四阳居阴位。由于九四阳居阴位,所处的位置不当,所以只有小的作为。因为九四身为臣子但性格耿直,对君王的错误与缺点毫不留情的指出,尽量他这样做是为了君王好,但这样做毕竟不会使君王对他太满意。《易》并不限制动机主义,但最后的定论仍然要看结果。如果地位不当、动机不纯,结果不是大吉,仍然会有灾难。即善良的结果,才可以弥补动机的不纯正。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就是说虽然是大吉,但可能还会有咎。从静态上说,九四阳居阴位,刚柔相济才能会出现大吉,但有所往、有所作为、有所用时就会有小的咎害。从动态上说,九四阳居阴位又是位不当,虽然是大吉,但想有所作为还是不容易的,位不当的关键就是环境有点不顺利。

九四出坤卦入兑卦,当内卦与外卦相交的时候是个危险的地方,处在危险的地方就有灾害。但是九四靠近九五君王而有相聚的权力,初六与九四相应,六三与九四相亲比,九四率领三个阴爻而顺从九五君王,这样上兑喜悦而下坤顺从,这就是不劳心力就能自然的相聚。如果不讨论九四的德性,而是以相聚的情况而说,这样大吉而无咎,故有此象。大吉无咎是指从九四的时机与位置上说、而不是从道理上说,其能够得到富贵。九四靠近九五君王,面临归顺的民众,岂不大吉,哪个人会有咎病?初爻乱萃,二爻引萃,三爻嗟如,五爻有悔,六爻涕洟;惟有四爻不中不正,而是自然的相聚,这样的相聚而不劳苦心力,故大吉。时机与位置合乎自然,并不是九四勉强求之,故无咎。九四不中正,则大吉也不为吉,无咎就是有咎。周公就是在相聚的时机与位置上而论说,孔子是在道理上论说。例如汉朝的王莽开馆招宾,礼贤下士,大臣相聚集到众多的人士,这是很危险的事情。九四必须要克除掉“大吉”之道,才能无咎;必须要立足以“无咎”之地,才能大吉。如果文王用三分之二的心思服侍殷朝,能够与殷朝相聚合而不是为自己相聚集,并率领聚集的众人与殷朝相聚合,这样才是大吉而无咎。《象传》曰:位不当。用位置不当来解释,其旨意很严谨!

九四的爻辞是说一个人非常有能力,谦恭待人,身边聚集了许多人,自然是大吉大利的事情。说明九四能够很好的完成君王交给他的任务,因此得到了君王的赏识。其次由于他谦虚,君王不会因为他的势力膨胀而轻易怀疑其有夺君位的嫌疑。即使他的威信高于君王,使君王起了戒心,他也有急流勇退的办法来应付。所以一个谦虚的人居于一个与其能力不相称的职位,将获得吉祥。也是由于他谦恭,又没有居于至尊之位,所以他的能力就不能全部发挥出来,也就不会有大的作为。能力不能完全的发挥出来,有内在和外在的因素:首先是自身的因素,一方面谦虚的本性很可能使他缺少了闯劲、缺少了冒险精神,从而使他不能抢占先机,即使他再有能力、也位居有勇有谋的开创者之后。另一个方面谦虚的本性使他做事只求“圆满”而不求最好,这里的“圆满”是指尽可能让大家都满意。因为大家都是凡夫俗子,能够攀登的最高处也就那么高,自然不可能像他一样攀登的那么高、去看最远处的奇丽景色。所以他尽可能的使大家都满意,势必要降低自己所站的高度,从而赢得众人的满意。所以“圆满”使他不能成为一个最好的领路人,而只能成为一个比较优秀的领路人。其次是外在的因素,一方面地位不高则他的职权范围就比较小,从而使他缺少了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如果要想把才能完全施展出来,势必会超出其职权范围,这就造成多层指挥,于是对的也就变成错的了。另一方面那些地位比他高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会让他承担特别重要的任务、得到更多的荣誉,从而威胁到这些位高人的地位。

这爻说明动机不纯正,惟有使结果尽善尽美,才会吉祥。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无永贞,悔亡。

因聚集而获得地位,没有灾难,得不到信任,开始恒守正道,没有悔恨。

启示:一个人身居高位时,要想把人民紧紧聚集在自己的身边,必须要永远坚守中正。

九五君王刚毅中正,用德治而使天下聚集在他的统治之下,这当然不会有灾难。但是如果天下的民众仍然不能信任九五,九五就要用致善的作为、永久的德性来感化人民大众,这样必然会使后悔消除于未然。从卦象上分析,初六、六三都与九四相聚,九四与九五又同性相斥,所以只有六二与九五相聚,这样九五君王就显得有些势孤。所以只有继续坚守正道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达到聚集天下人的目的。匪是不的意思,匪孚是不相信人的意思。九四亲比众多的阴爻,在下面分夺九五萃聚集的权力,故而九四大吉无咎,所以九五不能信任九四。元是元善,即阳刚中正之德。永贞是长永贞固的意思。悔是指九五与上六相亲近,同属于兑卦喜悦里面,阴阳相亲比而亲昵;九五虽然有聚合天下的位置、但其德性并没有发扬光大,所以有后悔的事情发生。《象传》说:天下仍然不信任自己,是因为自己的志向还不够光大的缘故。所以孔子说:远方的人不服的时候,就要致力于文教的德政,以使他们前来归顺。就是说自己的人望如果不能服众,必须要以德行来号召民众,才能使万民归心。

九五身为一国之君,为萃聚集的主人,自然想集聚天下的人心,如果臣与民都来相聚,就可以无咎。然而九四分夺九五聚集的权力,上六又沉溺于阴私之中,所以九五未免有后悔之心。九五必须要反省自己并且修养自己的德性,养育自己的元善中正的德性并且长久的坚守,这样后悔消除而自己有诚信,所以后来的人必须要如此。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有位是因为九五的志向与诚信还没有发扬光大,还没有普遍地施舍恩惠,还不能使人信服,所以只能是“有位”而已,就是有其位而未光大。从卦象上说,九五与上六阴阳相互喜悦则不能发扬光大;九五爻变为震卦,是情动而性格柔顺,也不能发扬光大;九五爻变为震则萃卦变成了豫卦,为和乐的形象,这也不能发扬光大。所以说阴与阳相聚合的时候,又喜悦、又行动、又顺从、又和乐,这样就不能保证其志向发扬光大,故曰志未光。

九五是萃卦的主人,居其位而统御众人,故无咎。然后亿万人民都归往有位置的君王,君王不即要有君位而且还要有足以服众的才能与品德,这样众人就会从心中信服君王。有相聚的位置,实际上是以德服人,这就是孚;如果徒有聚合的位置,这是以权位而威胁索取,并不能使人信服,则诚信在哪里?没有诚信的相聚,以后会有后悔的事情发生。《象传》曰:志未光是指徒有其位置。元永贞是指乾坤天地之德,元是天德,永贞是坤地厚载万物,既然有此德,则品德与位置兼备,广大的黎民百姓都过来相应,后悔自然消亡。比卦是一个阳爻统领众多的阴爻,故曰利永贞;萃卦是二个阳爻统领众多的阴爻,是以九五为主,故元永贞指九五。

这爻说明要以德行来号召众人,才能使万民归心。

上六:赍咨涕洟(音鸡资替移),无咎。

哀叹痛哭,没有灾难。

启示:处于最高位的正职孤立无援,在这种情况下,他只有谨慎行事,就没有什么灾祸。

①赍咨:是悲伤的怨声。②涕:是流鼻涕。③洟:是流眼泪。

上六是萃卦的终点,又乘凌九五之上,柔弱且没有地位,想使众人来聚合也没有人追随,因而悲伤叹息流泪,故有此象。上六除了与九五相合外,再没有相应与相合之爻,所以处境孤单而势力弱小,难免被排挤出局。故而上六的爻辞较为伤悲,但没有灾难。从卦象上看,上六爻为兑卦的最上爻,表现的正是泽中的水,泽水已经高过了地面就必然会溢出,所以有涕洟的形象。《象传》说:这是因为高高在上而孤立无援,以致于不能心安。然而在悲痛中应当反省,为什么会孤立无援?怎样才能不发生灾难?然而过多的忧虑思考,危险必然会平息。因为水润泽大地,万物群聚而生,这是天地养育万物的不二选择,生养万物而预防不测的道理,所以无咎。

上六属于兑卦中,应该喜悦,但是上六流眼泪与六三叹息不相应;同时上六又乘于九五阳刚之上,阴乘阳一般比较危险,就像柔弱的人骑在烈马上一样有危险。上六悲泣是因为知道恐惧,所以不敢认为自己得到了安全,只有众人不伤害才不会有灾难。赍咨在人为悲怨之情,在天为震怒的雷声;涕洟在人为悲泣之状,在天为滂沱的大雨。此时雷声与大雨,引发洪水暴发,人民遭遇灾难,神灵也为此感到不安,故《象》曰:未安上也。所以上六要意识到流泪的原因,在悲痛中反省才不会发生灾难,否则就可能发生灾难。

上六阴柔不中,居萃卦的极点,六三与上六互相敌对,双方敌对则不能相聚,独自一人在上面就不能得到安全。知道自己不安全则深感忧愁,过于忧愁则眼泪与鼻涕全部流了下来,悲愁百结,人们原谅其哀怨而过来相聚,故得无咎。也有的书中把“咨”为资财,“赍”为持,就是财聚民散,即拥有财富则不能拥有民众。家里面拥有厚实的财富,应该感到危险,例如纣王在鹿台里面藏有巨大的财富、在巨桥粮仓中藏有大量的粮食,却供于武王用来恩赏民众,这确实要痛哭流泪。这样的说法也很亲切。

萃卦阐释了事物聚集的道理,并以人与人之间在政治关系中的相聚来比喻。卦中的初六与上六阴爻把两个阴爻和两个阳爻包围在中间,这正是物以类聚的形象。卦中的六二与六三为阴类相聚,九四与九五为阳类相类。萃卦的四个阴爻为求取聚集的人们,两个阳爻为接待人们来聚集,九四代表诸侯,九五代表天子。当天下会聚的时候,应该防止不测之乱,因此萃卦又极力强调戒防灾难的意图。

萃卦以自然界的泽水与坤土的关系来比喻,即大地有泽水的滋润才使大地上的万物群聚而丛生,从而启示人们团结合作是力量的源泉。团结就是力量,认真检查自己或企业周围的人际关系,在个人和企业的凝聚力方面下工夫。天地以气和、万物以类聚,可以从周围人的身上照见自己的影子。认真研究人们的结构组合方式,做到上面喜悦而下面支持,人们都志同道合,社会才能出现昌盛兴隆的景象。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