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官职,庆余年是什么职位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21 01:06:42

最近的热剧《庆余年》几度登上微博的热搜榜,咱们在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也透过作品了解到了一些里面的历史事件。譬如,剧里面的人物角色涉及到监察院、户部、礼部等等一些机构,其中也有如尚书、侍郎等等一些官职。虽然《庆余年》是一部架空朝代的虚构古装剧,但是其中涉及到的这几个机构和官职却的确是在历史上存在的,今天咱们就来看看古代官制的发展历程。

古代的官制基本上分中央和地方这两大系统。中国古代的官制可以说是自秦始皇统一天下而始,后世的官制也基本上是对于前朝官制的完善和调整。

庆余年官职,庆余年是什么职位(1)

秦朝时期,中央官职设有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不需要多说,很多影视剧都有这个形象,基本上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家二把手,协助皇帝处理国家的行政事务;而太尉则负责国家的军事政务,拿到现代对比,大致就是国防部部长的职位;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同时也会兼管监察这一工作,要监督百官用权履职。秦朝的地方官制则是以“郡”来划分,每个郡最大的官职是“郡守”,也就是省长。

秦朝的这一套官职基本上还是比较全面的,因此汉朝建立后,大致沿袭了秦制,只是加以了调整。汉朝的中央官制是“三公九卿”,三公就是秦朝的三个官职——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而九卿则是包括“奉常”、“郎中令”、“卫尉”等九个职务在内的官职,他们分管皇帝的宗庙典礼、皇宫警卫、宫门安保等工作。汉朝将涉及皇帝、国家的各大事务都分散给这“九卿”来管理,制度更加完善而细化。地方官制方面,汉朝沿袭秦朝的郡县制,不过,汉朝的“省长”叫做“太守”。此外,汉朝在地方设置了“州”,这时候的“州”是作为中央监察各个地方的单位,还不具有行政区划的性质。

庆余年官职,庆余年是什么职位(2)

到了隋唐时期,中央官制更为成熟,正式形成了“三省六部”。三省分别是负责决策的“中书省”、负责审议的“门下省”和负责执行的“尚书省”,这三个“省”的最高职务都叫宰相,是平级的。而中央官制的“六部”则是“吏”、“户”、“礼”、“兵”、“刑”、“工”。部如其名,分别管理——官吏任免、土地户籍、典礼祭祀、军事政务、司法刑狱和工程建设。六部的长官由高到低分别是: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等。隋唐时期的地方行政区划总体来说可以总结为“道州县”三级制,和汉朝一样,隋唐的“道”还是一个中央监察地方的区划。

再往后的宋代,前期和唐朝的官职比较相似,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宋代最终的中央官制发展为:分管行政的“参知政事”、分管军事的“枢密使”和分管财政的“三司使”。宋的地方行政制度则是“州县”两级制,监察区划叫做“路”。不论是汉朝的“州”、还是隋唐的“道”、还是宋代的“路”,这几个字都是和如今的“省”一样的行政区划,通常并不具备现代人所理解的其他意思。

庆余年官职,庆余年是什么职位(3)

明朝,中央设立了“内阁”,内阁的一把手就相当于前朝的宰相。清朝则设立了“南书房”、“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时期还设立了“军机处”,其职能基本上和前朝类似,但是官职人数更多,曾经宰相的权力被进一步分割。地方上,明清之前的元朝设置了“行省制度”,但是持续时间很短。到了明清,地方区划变成了“府”,这时候地方的最高官职叫做“知府”。

总体来说,古代的中央官职就是纠结于皇权和相权之间。虽然后世并没有“宰相”或“丞相”这个名称,但是其职务之实还是存在的,只是被皇帝一步步分给了更多的人,于是反向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地方官制,或者说地方的行政制度则是处理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权力矛盾,最终的结果也是加强中央权力。这两大系统也正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的具体表现。时至今日,我们国家仍然是中央集权的国家,这相比西方更为松散的治理体系更加能够发挥国家统一领导的优势,而古代的各大官职,基本上也能够与现代的职位相对应。

原作者:李鹏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