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厌诈的成语故事,兵不厌诈的成语故事100字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21 21:25:33

 作者:郝天昌

编者按:春秋时期,以狐突为首的狐氏家族是真正地推动了历史进程的伟大家族,正是他们对历史,对人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的部分业绩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和“成语故事”。这些典故和成语有些被收集在《辞书大全》、《中国成语故事总集》等现代巨著中;有的收集在地方史志和其他历史文献中;有的则成为民间故事而广为流传。

狐氏家族的典故和成语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伴随在我们身边,却鲜为人知。这些故事的深刻内涵,至今仍然影响着我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日常生活。如“不避亲贵,法行所爱”,被史学界誉为中国法治思想的萌芽,是我们依法治国的基本遵循;“兵不厌诈”,已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军事思想的基本法则;“伐曹解宋”的故事,与孙子兵法中“围魏救赵”的军事原则如出一辙,但要提早280年;“教忠不二”的思想后来成为儒家思想的精髓而孕育了成千上万的历史英雄人物;“弃席”的典故所体现的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现在仍是我们治国安邦的法宝;而“仁亲为宝”的思想原则仍不失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凡此种种,堪称“狐氏文化精粹”。这种文化,是晋阳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时间:公元前633年。

(二)背景:城濮之战前,晋弱楚强,面对不利形势,晋文公犹豫不决,忧心仲仲,于是问狐偃说:“敌众我寡,如之奈何?”狐偃出谋划策,最终打败了强楚。

  (三)出典人:狐偃。

  (四)典籍:

  《韩非子·难一》载:“晋文公将于楚人战,召舅犯(狐偃)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文公辞舅犯,因召雍季而问之,曰:‘我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雍季对曰:‘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公文曰:‘善’。辞雍季,以舅犯之谋与楚人战以败之。”

  (五)释意:

  晋文公准备与楚军作战,面对强大的楚军,他很难下决心,于是召来狐偃问计说,我将与楚军作战,敌众我寡,该怎么办呢?狐偃献计说,我听说,讲究礼仪的君王,是不嫌忠臣信士多的,战场上对垒,兵戈相见,是不嫌欺诈手段的。我们应该采用诈术而取胜。晋文公没有回答,拿不定主意。于是又召一位叫雍季的大臣问计说,打败强楚,有人劝我行诈术,你认为怎样?雍季回答说,不可行。烧毁整个林子来捕猎,收获虽多,但以后就没有什么野兽可捕了。教士兵以诈术取胜,即使取胜,但以后国内就没有老实的人了。晋文公权衡再三,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最终采纳了狐偃的军事策略。并任命狐偃等人为军事统领,出师战楚。在战争中,晋军以虎皮蒙马,马后拖着树枝杨起尘土,制造假象,迷惑敌军,使楚军人心惶惶,处处被动挨打,军心涣散,结果被晋军打得一败涂地。

  (六)点评:

  这是古代首例采取诈术策略以少胜多的成功范例,被誉为古代《影响中国的一百次战争》之一,是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是古代战争从实力制胜向谋略制胜转变的开始。(中国历代军事思想)。它的历史功绩不仅在于打败了强楚,为晋文公的春秋霸主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一军事策略后来演绎为“兵不厌诈”。被《孙子兵法》所采纳,孙子曰:“兵者,诡道也。”就是这一军事策略的具体概括。而狐偃的“兵不厌诈”要提早孙子兵法近二百年。这一军事策略至今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军事思想的基本法则。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