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几年出版的,人间词话全书概括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22 05:00:32

王国维简介: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人。[1]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人间词话几年出版的,人间词话全书概括(1)

王国维

这本书,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

文 | 武陵

摘要

王国维词话中的说法大可都延伸于我们周遭世界,让我们受益,其表达更是寥寥数语就直指人心。

关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已作过很多次推荐,但总觉得不尽满意。

王国维的成就,且看各种评价便可知晓,且其本人,于最后颐和园的一投和遗书中“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也终能见其骨气,足使后世敬仰。

王国维所处时代,正值西方国家迅速发展壮大之际,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与西方文明的碰撞。而王国维受到西方包括康德、叔本华和尼采在内的哲学家影响,吸收西方哲学美学的审美方式,再评价中国古典诗词,成就了中国诗词鉴赏的经典--《人间词话》,同时开拓了中国美学鉴赏的新方向。

倘若大家对《人间词话》不够熟悉,那下面这段话估计都有耳闻: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人生境界论的说法,比如叔本华、齐克果的宗教境界论,黑格尔的辩证境界,还有中国著名的冯友兰人生境界论,但王国维先生的成大事之三重境界,以诗词为喻,可谓是“文质彬彬”。

之外,谈到境界,王国维更是用“境界”一词开了中国美学鉴赏的新天地。中国历史上美学鉴赏,经历了“意、象、境”的发展过程,而至王国维,只“境界”一词,便道出了诗词、词人水平高下。“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那自然是“至圣达道”的地步,是佛教中悟得真如之地步,是道家体悟到“无”的真谛的地步。

而王国维词话中的说法大可都延伸于我们周遭世界,让我们受益,其表达更是寥寥数语就直指人心,正如他说的: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造作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这不正就是老子、鬼谷先生所说的“道”吗?

王国维的词话不论是对诗词诗人的评价,还是鉴赏的说法,都正好可以用词话中“不隔”二字来形容,这二字也是我最惊叹之处:

“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词不隔,延年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

“生平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写情如此,方为不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景如此,方为不隔。”

但凡为人为事,只要还“隔”,终还差火候。就如《坛经》之中五祖传位之时,神秀写出四句偈“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相抚,莫使惹尘埃”,虽是修行尚可,真心可鉴,但与佛性稍隔,只是小乘法。而六祖所对四句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遂见如如不动,诸法皆空之佛性,可谓与佛性不隔,终得五祖衣钵。

“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成就大学问、大智慧,都须下苦力去研习。然而大学问、大智慧却并不神秘,不管是道德经,还是人间词话,甚至是带有宗教性质的佛学,都用了最“不隔”的语言来表达,也因此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息。于我们读者,这些智慧虽不神秘,但却是神圣的。“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不管是批判地看、敬仰地看,它们都可以成为我们力量的源泉!

附上自己收藏的中华书局1956年出版、徐调孚校注的王国维《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几年出版的,人间词话全书概括(2)

人间词话几年出版的,人间词话全书概括(3)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