豓怎么读,最难写的字172画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23 02:09:21

豓怎么读,最难写的字172画(5)

影视剧中的法正和庞统。来源/电视剧《三国演义》截图

即便如此,蜀汉仍是尽己所能地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或许是因为吃够了人才匮乏的苦头,蜀汉的“人才不足恐惧症”从政权建立的伊始便存在。既然不能直接拥有顶级人才,那就只能自己培养了。刘备刚刚获得益州后,拥有了稳定根据地,他便马不停蹄地整理辖地的各种经文学说,还对政权内的各种学校去粗取精,基本整合了益州境内的学术成果和教学资源,保证了益州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刘备还任命了大量管理人才培养和学术发展的官员,这些人的官职都十分简单直白:劝学从事、典学校尉……直接把“摁头学习”四个字贴在了每一个益州士子的头上。随着政权的进一步稳固和发展,蜀汉还和两汉一样,建立了自己的“太学”。晋朝时许多出身巴蜀的官员,都有过“游于太学”的经历。虽然由于史料的匮乏,我们已不知蜀汉的太学究竟是何时建立、规模如何,但对于蜀汉这样一个地小人乏的政权而言,建立太学、国家供养大批不事生产的太学生,本身便是一种“勒紧裤腰带”的举动。至少在搞教育这件事上,蜀汉的态度相当认真。可惜的是,蜀汉并没有撑过漫长的人才培养期,受蜀汉太学培养的有识之士,最终成了魏和晋的嫁衣。

除了自己培养人才,蜀汉肯定需要解决眼下的人才匮乏问题。在选拔人才上,蜀汉忠实地沿袭了两汉传统,由各地方官考察自己的辖区,然后向政权推荐人才。而在朝堂,人才质量的把关和官职的选用,由丞相诸葛亮一手掌握。诸葛亮在人才选用上“量材授任,不计资叙”,不仅为蜀汉留下了宝贵的人才库,还尽收蜀地人心。孙皓投降时,孙吴已经陷入“兵将背战”的困境,没有一人愿意再为东吴作战。而当姜维军中收到刘禅已经投降的消息时,都气得“拔刀砍石”,后来甚至趁着魏内部钟会和邓艾的内乱试图反叛复国。虽然蜀汉终究没能光复汉室,却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豓怎么读,最难写的字172画(6)

影视剧中的姜维诸葛亮。来源/电视剧《三国演义》截图

孙吴:我摆烂了!

相比于魏蜀二国而言,孙吴的情况有点儿微妙。

首先,孙吴的人才储备显然也比不上曹魏。孙吴所处的江东地区,在东汉末年还属于经济待开发区,农业生产水平远比不上北方也就算了,还充满各种不服王化的“山越”。这些久居深山的少数民族恐怕连孔夫子是谁都不知道,就更别提经书大义了。想要把这些人培养成能够治国理政的人才,恐怕要把教育事业从幼儿园开始办起。但孙吴又比蜀汉幸运:不仅开局就有“王炸”,而且无论文臣还是武将,优质人才都是无缝衔接。著名的“孙吴都督连连看”——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便是这种盛况的一大反映。

豓怎么读,最难写的字172画(7)

周瑜

豓怎么读,最难写的字172画(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