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伙:在洛阳就是厨房,过去我们就没听说谁家说“厨房”,就是“灶伙”。最近几年有人把“灶伙”写成了“灶火”,也不是不可以,仅仅是按照当代文字的区分,有点诧异。
伙,huo,从人从火。名〉(1) 同“火”。古兵制十人为火,同火的人互称火伴。俗作伙伴,同伴,如:同伙;伙家(伙伴,相与共事的人;对同辈人或同伴的称呼)。(2) 合伙;由若干人结成的一群,如:入伙;成群结伙;合伙(合股营业);伙中(大家的银钱中)。
伙:字义解释:形声。字从人从火,火亦声。“火”指“夜间篝火”。“人”与“火”联合起来表示“在同一个火堆取暖聊天的人”。本义:临时结识的朋友。那么,我们一家子永远的在一个屋子里做饭,叫“灶伙”也就不奇怪啦。集体的食堂不也叫:伙房,里面的人叫“伙夫”吗,当今称:炊事员。
灶zào:看字的结构就明白,古代挖土坑起灶烧火做饭。也可用土坯、砖或金属等制成的生火做饭的设备,现代的灶多为铁制品,以天然气为生火原料。
咱洛阳家办红婚宴,“起灶”就是找几个土坯对在一起,快速使用麦秸泥内外一糊成了:口小肚子大的灶,为了保险,使用粗铁丝捆绑。一般家庭待客的大炉子需要3--4个吧,不管城乡,待客儿最少得20桌以上,厨师需忙活两天。水平高的师傅,两个半天也可以圆满做几十桌酒席菜。
分析完了大家看看,灶火与灶伙是不是得区分一下?当今说这个已经意义不大啦,因为人们已经不说“灶伙”,都说“厨房”啦,都洋气的说洋词儿啦。但我们得记住:洛阳人说“灶伙”可不是那么简单、随便,是有来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