妫姓的始祖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虞舜,因为他生前居住在妫水河边,于是他的后代都以妫为姓。《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舜帝生于姚墟而姓姚,因居于妫水而姓妫。”
目前由妫姓直接演变的姓氏有陈、胡、田、袁等十几种,主要分布在四川,台湾,广东,福建等地。
然而妫姓本身却已不多见,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让这个远古大姓几乎灭绝呢?
妫姓自舜帝以后,一直世代相传,舜之子为商均,商均在大禹执政时被封于虞地(今河南虞城)。
商均之后为虞思,仍封于虞城。
虞思之后虞遂被商朝君主继续封于虞城。
西周时期,周武王将妫姓族人分封于陈,即今天河南淮阳县。
于是,妫姓族人就在这里建立了陈国,大部分人便把姓氏改成了陈,而陈姓便成了妫姓一支。
《元和姓篡》记载,“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姬发将妫满分封在陈,妫满在此建立陈国。”
妫满是帝舜三十三代孙,为舜裔的嫡脉,因此受封于陈地,奉帝舜之祀,继承了虞遂所建的陈国,辖地规模也比前者有了明显的扩大,从此奉为正朔,延续了虞舜的一脉香火。
妫满薨后,周王室封赐谥号日胡公,故妫满又被称为胡公满、陈胡公。
胡公满的后裔有以妫满谥号为氏者,从而发展成为胡氏的主要一支。
陈胡公妫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由于当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6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