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春天,*巡视大江南北之后,于同年5月22日,从湖南长沙驱车前往江西井冈山,当日即来到茅坪。
茅坪位于黄洋界东北面的山脚下,四面群山环绕。现在,茅坪是江西省井冈山市下辖的一个镇。
在茅坪,*举目凝视着谢氏慎公祠,和附近的八角楼旧址。
重登故地后,主席还清晰地记得,当年,他在谢氏慎公祠主持召开了中共湘赣边区第一、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那幢他居住过的名叫八角楼的砖房里,于1928年10月5日,为湘赣边区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写下了题为《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的决议。
现在,我们把视线再拉回到1965年5月22日。这天,主席驱车经过黄洋界(位于井冈山西北,距井冈山中心茨坪25里,是从宁冈登上井冈山的必经之路)哨口时,他下车进行了仔细察看。这时,放哨红军住过的营房已作了修复。大约下午6时,到达当年根据地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茨坪。
当晚,主席住在井冈山宾馆三所,共住七晚,29日下山。
在井冈山居住期间,主席广泛地了解了井冈山地区水利、公路建设和人民生活等情况,会见了老红军、烈士家属、机关干部和群众,并同他们座谈。
通过视察和交谈,主席感慨良多,诗兴勃发,写下了《水调歌头 • 重上井冈山》这首词。据《汪东兴日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记载,1965年“5月27日小雨,下午三时,汪东兴将中央文件送到*处时,看到*正在聚精会神地写《水调歌头 • 重上井冈山》诗稿”。
*这首词全词最早发表于《诗刊》1976年1月号上,全文如下: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在这首词里,第二句的“重上井冈山”是指,1927年10月,*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工农革命军——开赴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时隔38年后的1965年5月22日,*第二次来到井冈山。两次来到井冈山,前后相隔整整三十八年。所以,这首词的第十三句才有“三十八年过去”之说。
我们再看该词第八、九两句,也即上阕最后两句:“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黄洋界在井冈山五大哨口(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岭)中,形势最为险要。根据地军民曾屡次痛歼进犯的国民党军,1928年8月,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经历了黄洋界战斗这样严峻的考验,就不会被任何困难所吓倒,一定能够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所以说,过了黄洋界,其余的就不必看了——“险处不须看”。
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的第十五、十六两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最早发表于1967年8月21日的《解放日报》上,比全词发表早了九年。该报所载的一篇政论文章中引用了这两句词。
“可上九天揽月”中的“九天”,指天的极高处。古代以为天有九重。屈原《离*》中有“指九天以为正兮”之句。李白《望庐山瀑布》一诗中,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句。
“可上九天揽月”:是说“可以到天的极高处去摘取月亮”。这里指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凌云壮志。
“可下五洋捉鳖”中的“五洋”,是指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今南极洲)。“捉鳖”:成语有“瓮中捉鳖”,比喻要捕捉的坏人已在掌握之中,可极为容易地手到擒来。
“可下五洋捉鳖”是说,无产阶级革命者一定能够打倒国内外一切敌人,取得革命的胜利。
这首词,主席采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熔于一炉,在忆旧颂新中将崇高的革命理想和伟大的实践精神相结合,激昂慷慨,意气风发,革命的英雄气概力透纸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