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读来兴会淋漓,快意人生,痛快晓畅之感。仿佛眼前一片空旷无际,视野千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耳边滚滚江涛如雷吼,猿啼作乐声。
如果不知道背后的故事,单单读其诗本身会觉得这是李白的一贯诗风,感情兴发,喷涌而出。
殊不知这是很特别的一首。表面看似旅次轻捷,实是有幸赦免后的复杂心情。江陵本非李白的故乡,一个“还”字亲切得如同归乡一样。两岸猿声助我兴,轻舟侧畔千帆过。抒情达意,自我放逐之感。
李白因什么作《早发白帝城》这首诗,个中因由许多人都略知一二。这事件背后的全貌和后来的事件发展是怎样的呢?
01世人只看到李白诗里的狂欢,谁曾体会他的半世心酸。李白是伟大的人。一生才华绝代,抱负深远,常怀济世救民之心,政治上不得舒展,但性情放逸超脱不改。
公元742年,李白四十二岁时,曾被李隆基招去做过两年的翰林院供奉。渐渐地,李白对这种御用文人的生活日渐厌倦,他的心在政治上。后请辞被赐金放还。
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实是放情山水诗酒,哪里风景秀丽去哪里,畅游名山大川。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盛唐开始滑向低谷。大唐荣耀不再复。
公元756 年(唐天宇十五年、至德元年),李白已五十六岁,在这年六月间,来到庐山,这是李白第三次到江州,这次他与夫人宗氏隐居在庐山屏风叠达半年之久,并修建了读书草堂,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到了这年冬天,李白被邀请下山参加永王李磷的东征部队。为什么李白欣然前
要在这乱世中发挥自己的价值一展抱负吗?固然是,但这不是主要的。
李白最核心的思想是救济天下,拯救流离失所的百姓于战乱中。他可以在庐山避世的。他不能。他不能坐视不管。
来到永王身边,李白斗志昂扬,写下了《永王东巡歌十一首》鼓舞斗士。树永王军容军威,勉永王勤王救危,称玄宗和肃宗为二帝,永王为贤王。
其五
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
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
其十一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李白在政治上是天真的,这天真是一腔报国热情,爱民之心。
在战乱中,李白诗云:
……天人秉旄钺,虎竹光藩翰。侍笔黄金台,传觞青玉案。……舟中指可掬,城上骸争爨。……太白夜食昴,长虹日中贯。秦赵兴天兵,茫茫九州乱。感遇明主恩,颇高祖逖言。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
此诗表明李白弃隐出世跟随永王,扪心自问亦无愧色。其忠肝义胆冰清玉洁,大军在危难时刻,李白内心烦忧。诗人拔剑击柱,凄怆悲歌。沉雄豪迈的诗句中表现了一颗洁美的心灵和黑暗的现实在剧烈的撞冲反击。
后来永王卷入了皇权之争中,连累李白也被捕入狱。
李白在狱中写下了《万愤词投魏郎中》:
……
南冠君子,呼天而啼。恋高堂而掩泣,泪血地而成泥。
悲羽化之难齐。穆陵关北愁爱子,豫章天南隔老妻。
一门骨肉散百草,遇难不复相提携。……
好我者恤我,不好我者何忍临危而相挤。苍苍之天,高乎视低。
如其听卑,脱我牢狴。傥辨美玉,君收白珪。
原本“因天下乱离,四方云扰,欲得一试其用,以扩清中原,如祖逖,非敢有逆志”辅佐永王,谁曾想成了阶下囚。
可叹!诗人不仅壮志成空,而且成了从王为乱的逆臣。真是出师未捷名先毁,世人终难信高洁。这样的辱没、冤屈,更向何人说?
奋斗一生、凌云一生、苦闷一生的呼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