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将李白流放夜郎(今贵州一带),途中暂居川东白帝城时,遇到天下大赦。
李白以58岁的年龄,抛妻别子,忽然遇赦,得以归家,心里突发的畅怀。从白帝城顺长江而下至江陵(今湖北荆州)时。李白乘着小舟,驰骋于江上,万重山留在身后,风在耳边呼啸,诗兴大发,于是有了李白的名篇《早发白帝城》。
02“无诗不猿”猿声只存在诗词里其实李白听到的猿声不是猿猴的啼叫,应该是猴子的叫声。
近一百多年来,许多专家认为古代三峡没有猿类,因为从气候上看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不适于猿的生存。森林覆盖的神农架,也没有猿的记载。《中国长江三峡动物大全》一书中记录的三峡灵长目类,有猕猴、藏酋猴、短尾猴、金丝猴类,并无猿。
因此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并没有猿类生。而今天由于森林消逝,长江三峡连猴子也见不到了,著名的三峡猿啼只能在唐诗里给我们一个美好的梦境。
古代唐以前诗人在游三峡时写诗,近乎“无诗不猿”,从南北朝到唐朝,大多要提到猿声。不乏跟风流行的感觉。
03只有李白以猿啼作乐声。猿声多用来抒发哀声,寄托文人墨客的五味杂谈的心情。有游子羁旅漂泊的孤苦,文人怀才不遇的落魄失意,亲人朋友远游辞行的别离情。
因此出现在诗中的猿是哀猿、寒猿、孤猿,其猿声亦是哀音、愁音、悲音。
唐人李端写猿声,“猿声寒过水,树色暮连空。”竹枝词· 黄庭坚“三峡猿声泪欲流,夔州竹枝解人愁”寄欧阳永叔谪夷陵·[宋] 谢伯初“江流无险似瞿塘,满峡猿声断旅肠。”
而李白的猿声是乐声,李白是永远打不败的精神领袖,在苦难中也能开出花来。
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快船快意。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作韵脚,全诗显得轻快,回味悠长。
04白帝是谁?
“白帝”上古神话,五方上帝之一,西方白帝少昊。五方上帝分别是:东方青帝(太昊)、南方炎帝(神农氏)、中央黄帝(轩辕氏)、西方白帝、北方黑帝(颛顼,也称玄帝)。
相传一名叫黄娥的仙女在天上织布时,,常常到西海之滨的一颗大桑树下休憩。在这棵大树下,她认识了白帝子,他们一见钟情。
皇娥倚在瑟边唱起动人的歌声,白帝子也应和着唱了起来,两个情人常常你唱我和,快乐无比。后来皇娥生下一个儿子,名叫少昊,便是后来的白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