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尾:
这首诗的哲理意蕴大于思念,哀而不伤,款款深情,娓娓道来。对人生的通透,对自然规律的感叹,江海明月,江海面前,明月之下的人,那样渺小而无能为力,还有那么多的离别伤怀。
说句实话,学生时代读这首诗我心里暗暗地想,前半段写人生哲理是多么的大气空灵,为什么后半段突然提到儿女之情,格局一下子小了呢?
现在我懂了,人生不是用来讲大道理的,回归到生活中谁也离不开一个情字,当然这情包含人类所有美好的情感。
其实这首诗里面藏着张若虚的相思。听大家相传的,空口无凭,我也愿意相信。
没有情怎么会写得这么有情?
说说那个故事吧!
张若虚曾经是太平公主府家里的私塾先生。教太平公主与武攸暨的两个女儿武艳和武丽诗文,由此可见张若虚的才能。
那时,张若虚虽人到中年,但学识渊博,风采俊逸。武艳十六七岁,正值情窦初开的年华,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张若虚。张若虚自然也很喜欢美丽聪慧的武艳。但现实是残酷的,现实不会随心所想,他们想走到一起,太难了。
一个是皇亲国戚,一个是落魄的文人,年龄还相差了那么多,张若虚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不得已离开了。他把这段相思藏在心底却没有忘怀。
通过《春江花月夜》似乎能理解到张若虚的离别之痛、相思之念。更多的是他把小我与自然糅合,面对自然规律,岁月流逝、人生短暂发出的哲理性的感慨——人生代代无穷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