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艺术手法有哪些,小说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6-09 02:07:23

小说的艺术手法有哪些,小说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1)

【考点研究】

一、小说艺术特色的探究角度

1.表达方式角度

看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补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等。

2.表现手法角度

看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相生等手法。

3.修辞手法角度

看是否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结合小说原文中的具体语句来分析语言运用的准确、简练、生动,揭示表达的情感态度和艺术效果。

4.结构安排角度

(1)看是否有以下几种情况: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详略、衔接、主次、线索等。开头结尾各有特色;首尾照应,结构严密;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等。

(2)材料安排: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⑥从表现手法方面来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5.语言运用角度

看作者的语言风格,看作者在段落安排、句式选用、词语运用等方面的特点,看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特征。人物语言个性化、寓意深刻、批评锋芒含蓄而尖锐、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富有方言色彩等。

二、表现手法

烘托、渲染、虚写、实写、虚实结合、点面结合、主次、远近、高低、联想、想象、类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双关,象征,比兴,以乐衬哀,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点面结合,以声(动)衬静,动静结合。

三、表达方式

1.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考题对接】

一、老舍《四世同堂(节选)》

四世同堂(节选)

老舍

北平陷落了,瑞宣像个热锅上的蚂蚁,出来进去,不知道要做什么好。他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他赶紧走回屋里去。到屋里,他从平日积蓄下来的知识中,去推断中日的战事与世界的关系。忽然听到太太或小顺儿的声音,他吓了一跳似的,从世界大势的阴云中跳回来;他知道中日的战争必定会使世界的地理与历史改观,可是摆在他面前的却是这一家老少的安全与吃穿。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不能再去出力挣钱。父亲挣钱有限,而且也是五十好几的人。母亲有病,禁不起惊慌。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而老三还正在读书的时候。天下太平,他们都可以不愁吃穿,过一份无灾无难的日子。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平日,他已是当家的;今天,他的责任与困难更要增加许多倍!在一方面,他是个公民,而且是个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在这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

出来进去,出来进去,他想不出好主意。他的知识告诉他那最高的责任,他的体谅又逼着他去顾虑那最迫切的问题。他想起文天祥、史可法,和许多许多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想起杜甫在流离中的诗歌。

老二还在屋中收听广播——日本人的广播。

老三在院中把脚跳起多高:“老二,你要不把它关上,我就用石头砸碎了它!”

小顺儿吓愣了,忙跑到祖母屋里去。祖母微弱的声音叫着:“老三!老三!”

瑞宣一声没出地把老三拉到自己的屋中来。

哥儿俩对愣了好大半天,都想说话,而不知从何处说起。老三先打破了沉寂,叫了声:“大哥!”瑞宣没有答应出来,好像有个枣核堵住了他的嗓子。老三把想起来的话又忘了。

屋里,院中,到处,都没有声响。天是那么晴,阳光是那么亮,可是整个的大城——九门紧闭——像睛光下的古墓!忽然的,远处有些声音,像从山上往下轱辘石头。

“老三,听!”瑞宣以为是重轰炸机的声音。

“敌人的坦克车,在街上示威!”老三的嘴角上有点为阻拦嘴唇颤动的惨笑。

老大又听了听。“对!坦克车!辆数很多!哼!”他咬住了嘴唇。

坦克车的声音更大了,空中与地上都在颤抖。

最爱和平的中国的最爱和平的北平,带着它的由历代的智慧与心血而建成的湖山、宫殿、坛社、寺字、宅园、楼阁与九条彩龙的影壁,带着它的合抱的古柏、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桥梁与四季的花草,带着它的最轻脆的语言、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与唱给宫廷听的歌剧……突然的都让给了敌人!

“大哥!”老三叫了声。

街上的坦克,像几座铁矿崩炸了似的发狂地响着,瑞宣的耳与心仿佛全聋了。

“大哥!”

“啊?”瑞宣的头偏起一些,用耳朵来找老三的声音,“呕!说吧!”

“我得走!大哥!不能在这里做亡国奴!”

“啊?”瑞宣的心还跟着坦克的声音往前走。

“我得走!”瑞全重复了一句。

“走?上哪儿?”

……

坦克的声音稍微小了一点

“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

“对!”瑞宣点了点头,“不过,也别太忙吧?谁知道事情准变成什么样子呢。万一过几天‘和平’解决了,岂不是多此一举?你还差一年才能毕业!”

“你想,日本人能叼住北平,再撒了嘴?”

“除非把华北的利益全给了他!”

“没了华北,还有北平?”

瑞宣愣了一会儿,才说:“我是说,咱们允许他用经济侵略,他也许收兵。武力侵略没有经济侵略那么合算。”

坦克车的声音已变成像远处的轻雷。

瑞宣听了听,接着说:“我不拦你走,只是请你再稍等一等!”

“要等到走不了的时候,可怎么办?”

瑞宣叹了口气。“哼!你……我永远走不了!”

“大哥,咱们一同走!”

瑞宣的浅而惨的笑又显露在抑郁的脸上:“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都……”

“太可惜了!你看,大哥,数一数,咱们国内像你这样受过高等教育,又有些本事的人,可有多少?”

“我没办法!”老大又叹了口气,“只好你去尽忠,我来尽孝了!”

这时候,李四爷已立起来,轻轻地和白巡长谈话。白巡长已有四十多岁,脸上剃得光光的,看起来还很精神。他很会说话,遇到住户们打架拌嘴,他能一面挖苦,一面恫吓,而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因此,小羊圈一带的人们都怕他的利口,而敬重他的好心。

今天,白巡长可不十分精神。他深知道自己的责任是怎样的重大——没有巡警就没有治安可言。虽然他只是小羊圈这一带的巡长,可是他总觉得整个的北平也多少是他的。他爱北平,更自己觉得能做北平城内的警官。可是,今天北平被日本人占据了;从此他就得给日本人维持治安了!论理说,北平既归了外国人,就根本没有什么治安可讲。但是,他还穿着那身制服,还是巡长!他不大明白自己是干什么的!

“你看怎样呀?巡长!”李四爷问,“他们能不能乱*人呢?”

“我简直不敢说什么,四大爷!”白巡长的语声很低,“我仿佛是教人家给扣在大缸里啦,看不见天地!”

“咱们的那么多的兵呢?都哪儿去啦?”

“都打仗来着!打不过人家呀!这年月,打仗不能专凭胆子大,身子棒啦!人家的枪炮厉害,有飞机坦克!咱们……”

“那么,北平城是丢铁了?”

“大队坦克车刚过去,你难道没听见?”

“铁啦?”

“铁啦!”

“怎么办呢?”李四爷把声音放得极低,“告诉你,巡长,我恨日本鬼子!”

巡长向四处打量了一眼:“谁不恨他们!得了,说点正经的,四大爷,你待会儿到祁家、钱家去告诉一声,教他们把书什么的烧一烧。日本人恨念书的人!家里要是存着三民主义或是洋文书,就更了不得!我想这条胡同里也就是他们两家有书,你去一趟吧!我不好去——”巡长看了看自己的制服。

李四爷点头答应。白巡长无精打采地向葫芦腰里走去。

(取材于老舍同名长篇小说第四章)

1.赏析文中画横线语句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瑞宣得知北平陷落后,想起文天祥、史可法等民族英雄和杜甫在流离中的诗歌,这与他的所受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B.老二在屋中收听日本人的广播,老三在院中扬言要“用石头砸碎了它”,可见二人虽是亲兄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观念。

C.“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老三这句话说出了自己和大哥瑞宣共同的心声,因而赢得了大哥的全力支持。

D.小说运用了心理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手法塑造瑞宣的形象,突出表现了他的矛盾和苦恼。

3.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二、李春华《心窗》

心窗

李春华

姥爷常和姥姥吵架,导火索就一个。

姥爷说:庄户女人,就该做针线活,弄什么花花绿绿的纸片子!

姥姥呢,理一理头发,不搭理姥爷。有空就抱着笸箩,拿着剪刀剪那些花花绿绿的纸。

姥爷气急了,抢过笸箩,连同一肚子的火气,砸到院子里,吓得鸡鸭叽嘎乱飞。姥爷还赌气囔囔地骂道:针线活不做,成天剪这破玩意儿。咋找了你这个拙婆娘!

姥姥权当耳旁风,悄悄捡回笸箩,就是不做针线活儿。

母亲包了一家人的鞋子、针线活儿。姥爷对闺女是慈眉善目,一扭脸,就数落姥姥没个正行。姥姥涨红脸反问:啥正行?都跟你似的,天天没个乐模样?

村里的婆娘,有空就在村口杨树底下聚群,纳鞋底,扯闲篇。姥姥烧火做饭停当,关上篱笆门,盘腿坐在坑上,拿出笸箩、剪刀,折折叠叠。剪刀飞扬,纸屑飞落,凫水的鸭子,扬脖打鸣的公鸡,吃草的兔子,在她手里活了。姥姥把它们贴到窗上,粘在大小不等的笸箩上。

有时候,姥姥家活像被捅的喜鹤窝,叽叽喳喳。村里的小孩子,勾肩搭背地缠着姥姥剪小猫、小狗。姥姥像个孩子王,笑得腰身前仰后合。姥爷敲打得旱烟袋叮当山响,撅着胡子,挑开门帘走了。母亲夹在中间,不是滋味,顺口说:没正事儿,为剪纸成天生气,不值当!

姥姥闷声不语。

一日,从城里来了个中年人,到姥姥家看剪纸。

姥姥打开笸箩,一张张摊开。他推推鼻梁上的眼镜,镜片闪着光。中年人一拍手,这才是地道的非遗啊!您有多少?我都买下,价钱不是问题。

姥姥先是张大嘴巴,而后淡淡地说:非遗?我不懂。娘教的我。稀罕给你几张,我不卖。中年人像在看外星人,惊愕地打量着姥姥。摇摇头,又笑了笑,搓着手走了。

姥爷嘴角挂着笑,乜斜着姥姥:你怕钱咬你咋地?姥姥剜他一眼。

姥爷下地干活儿。姥姥早把鸡鸭抛到九霄云外,鸡鸭飞出篱笆墙,四下觅食,姥爷赶了回来,憋了一肚子火气,随时要从嘴里喷出来。

姥爷哐哐地进屋,姥姥没事人似的还在剪纸。姥爷一肚子的气泄了,扑哧乐了。姥姥倒是怕了,眼神幽幽地问:你、你这是咋了?

晚年,姥爷得了肺癌。姥姥藏起笸箩,揭下窗户上的剪纸。

姥爷种了一辈子地,让病魔拖垮在炕上。着不到村头的杨树林,闻不到泥土味儿,更甭提种地。他心里颤出一拨儿酸楚,泪光闪烁。

姥爷瞥了一眼窗户,嗯?少了啥?他伸出枯*手,指着窗户。

剪纸呢?

姥姥吃一惊,张大嘴,凑过来摸姥爷的脑门儿,又摸摸自己的脑门儿。

没发烧啊?

姥爷又问:剪纸呢?

姥姥呃呃地答应着,颠着小脚,从旮旯翻出笸箩,拿出剪纸。展开、铺平,贴到窗上。

姥爷盯着剪纸,敢情是熟头巴脑的玩意儿啊。瞅着窗上的剪纸,咋像正在黑灯瞎火里划拉,突然射进了日头,心里敞亮多了,疼痛也减轻了呐。可往日,都没拿正眼瞅过,气就不打一处来。记不清吵过多少回。唉!老婆子没别的嗜好,不扎堆家长里短,就喜好鼓捣剪纸……姥爷徒然心生歉疚,腮边滚泪。

姥姥每天给姑爷做可口的饭菜,替换窗上不同画面的剪纸。有时贴杨树,有时贴牛羊。姥爷总是痴痴地盯着窗户。姥姥忘了换,姥爷指着窗户提醒她。

姥姥问:剪纸好看?

姥爷点点头。

姥爷说:你不识字儿,也不会画画,咋剪出的?

嗐,它们在我心里生根喽。

你会剪庄稼地不?再来个耕牛更好咧。

姥姥拿出笸箩,摊开红纸,折成方形。她的手像灵巧的鱼儿在纸上游走,剪刀下,指缝间,落下簌簌的纸屑。

姥姥的手一抖,一幅田野农耕图在姥爷跟前颤悠。

姥爷笑了,脸上的褶子都舒展了:嗬!你还忒巧!连庄稼汉脑门儿上的三趟裙子,你都给剪了出来!

姥姥也笑了,老两口平生第一次,一块儿笑出声来。

片刻后,姥爷收回笑容。

姥姥拎着那幅农耕图,想贴上窗户。姥爷伸出手,指着笸箩,放着吧!

半年后的一天,姥爷使尽气力,努了努干瘪的嘴。母亲问:爹,您想说啥?姥爷浑浊的眼睛盯着笸箩,抓着姥姥的手,声音微弱得只有姥姥能听见:别忘了——把那个——给——我带上。

姥姥会意地“嗯嗯”,不住地点头。

1.本文是怎样表现姥姥对剪纸的痴迷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里人要买下姥姥的全部作品,但她却只送不卖,可见剪纸艺术的价值在她心中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

B.鸭子、公鸡等“在她手里活了”,“连庄稼汉脑门儿上的三趟褶子”也剪出来,刻画了姥姥剪纸技术的精湛。

C.姥爷临终前,用微弱声音嘱咐姥姥“把那个给我带上”,表现了一辈子种地的姥爷对剪纸的热爱和眷念。

D.“啥正行?都跟你似的,天天没个乐模样?”文中像这样富有地方色彩的人物语言,使作品充满生活气息。

3.“剪纸”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三、聂鑫森《家国图(节选)》与文学评论

文本一

家国图

聂鑫森

今夜,秋风飒飒,月亮很圆,月光好像是被风吹进窗口的,照出一地凉凉的银白。

满头华发的刘岳江和两鬓微霜的妻子张晓岚并排坐在床头,痴痴地望着对面墙上挂着的一幅《家国图》。

他们终于可以安安心心地回老家去了。

老家在湘西吉首乡下的天风镇。

他们在这座湘中的工业重镇株洲,一待就是十五年。

老家的房子由一个远房侄儿看管,他经常会去打扫、通风,房子随时等待主人归来。儿子儿媳为他们置办了崭新的被子、床单、毯子和四季衣物,都已快递到家。随身带的行李也早料理清楚。到明天上午出发前,再把这幅《家国图》取下来,折叠好,放进行李箱就诸事齐备了。妻子忍不住说:“《家国图》一眨眼挂了十五年。我们来时,孙子正好三岁,要上幼儿园了。”

刘岳江点点头,说:“那年,你五十五岁,我六十岁,正好退休。儿媳来电话,说她辞退了保姆,麻烦我们去帮忙一阵,我们就来了。”

“在天风镇的天风中学,你教地理,我教数学,还有点儿名气,领导想延聘我们再干几年,可带孙子也是大事啊!这‘一阵’,就是十五年。”

“我教了一辈子地理,哪个地方的历史沿革、山形水势、物产气候我不烂熟于心?但去过的地方少,大多是从书本和图册中读来的。读万卷书我做到了,行万里路却差之甚远,没时间也没有经济实力。我们一直教的是高三毕业班的课,连寒假、暑假都要为学生补课。”说罢,刘岳江叹了一口气。

张晓岚也跟着叹了一口气,说:“儿子出生后,你从古诗‘行行重行行’中顿出两个字,叫他刘行行。想不到他倒是出行不止,大学毕业被招聘到株洲的光明数控机床厂,搞的是售前调试和售后服务,隔三岔五地出差。我们来了,才体会到年轻人的不容易。”

“儿媳也是,在旅游局属下的国内旅游部做事,经常要去探访、考察国内的各条旅游线路,留下我们陪伴孙子。孙子上幼儿园时,常常做梦都哭喊要爸爸妈妈。其实我们也挂念儿子儿媳,古语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我也是。”

“于是,你买来二米乘二米的高档牛皮纸,用毛笔蘸红颜料画出一幅中国地图的外轮廓,再用浅灰线勾勒出各省的位置。然后,在湖南省的西端用绿色笔写下‘吉首’二字。再用蓝色笔在湖南省中部写出‘株洲’二字。你说我是教数学的,画线画圆都可以不用尺和圆规,先让我画一条从吉首到株洲的紫线条,表示我们从老家来到了新家。”

“乡愁是同等的,你不能缺席。”

“以后呢,待孙子睡了,往往是十点后我们就‘上班’了。出差了的儿子或儿媳,有时他们双双在外,这时候会有电话来,说他们到什么地方了,我们就用红铅笔画线标出儿子从株洲到了某地,然后又去了某地,儿媳则用绿线。”

“如果他们时间充裕,我就在电话里介绍这个地方有什么奇山异水、名胜古迹、经济开发区、新城区,得闲时可以去看一看。”

“你说,这可以让人生发一种实实在在的家国情怀,所以这个地图叫《家国图》,当然,也寄托了我们对后辈的关爱与牵挂,还让我们沉浸在本职工作的氛围里,快活得很哩。”

“对,记得吗?孙子读初中时,有一夜,他在梦中醒来,蹑手蹑脚来到门外,听我给他妈妈讲新疆的葡萄沟、魔鬼城、火焰山、坎儿井。谁知第二天上午的地理考试竟有相关的题目,他全答对了。当时,我们并不知道这回事,是第二天中午吃饭时孙子说的。”

两个人都忍不住笑起来,是拼命压住声音地笑,很开心。

“《家国图》是第几张了,晓岚?”

“数字我不会记错。基本上是两年一张,以前的七张你都寄回老家了,由侄儿代收再锁进你书房的一个箱子里。这是第八张,今年元旦启用的,儿子的红线,儿媳的绿线,只有寥寥可数的几条。儿子如今是总工程师,主要精力放在厂里,抓全面的技术工作;儿媳当上了旅游局的工会主席,也不用经常出差了。图上属于我们的紫线,依旧标着从吉首到株洲,只是又新添了一条从株洲回溯吉首的紫线。但孙子考上了北京的清华大学,你让我画了一条由株洲到北京的金线。”

“孙子毕业后,会到哪里去打拼,那么这条金线就会延伸到哪里。可惜我们年纪大了……但我们可以珍惜有限的时日,‘行行重行行’,去好好地看看祖国的锦绣河山,让那条紫线标示在图上。”

“我也是这么想的。知我者,岳江兄也。”

“睡吧,睡吧,早过子夜了。”

“……好的,好的……”

老两口回到了湘西吉首天风镇的老家。

走的时候,儿子儿媳恳请他们不要带走墙上的《家国图》。回到老家的他们,在探亲访友畅叙别情之后,开始了有计划的旅游。

第一次出门远游,去的是云南昆明,登大观楼,访石林,去西山谒拜国歌作曲者聂耳之墓。晚上,在下榻的宾馆,刘岳江打手机向儿子报平安,还说了许多感受。不一会儿,张晓岚的手机上出现了视频,是儿媳发来的:《家国图》上,她画了一条从吉首连向昆明的紫线!

“老头子,他们在牵挂我们哩!”

“他们要留下《家国图》时,我就知道了。紫线他们还会画下去的,我相信。”

(有删改)

文本二

作为散文体的小说,必有闲话的设置,它虽不直接表现故事和情节,但对故事和情节有着息息相关的观照、辅佐作用。同时,善写闲话的作家,其下力处不在故事与情节,而在闲话的运用,如废名、沈从文、汪曾祺、萧红等老一辈作家。

闲话是指不直接去描写和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字,但却能从不同角度去增加故事和情节的魅力,多侧面展示出小说中人物的生存境遇、性格特征、胸襟气度,而不像有的小说的写法——贴着故事、情节写,贴着人物写,体现的是一种散文化从容而儒雅的格局。

话说闲话艺术的运用与作用。

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重在故事的起承转合,不注重用过多文字写环境(包括天气、地理、民俗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环境也就是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写山神庙也是极简单的,却对表现人物形象有独到的作用。到了《红楼梦》则有很大的改观,在闲话的设置上有许多启迪人的地方。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写到一个斗草的场景,“斗草”,又名“斗百草”,是春天里少男少女们的一种游戏。这个场景其实是闲话,但却在展示“斗草”的文化娱乐中,尽显人物的性格,隐含小说微妙的题旨。

闲话尽管不直接描写故事和情节,但绝不是可以天南海北地乱扯胡说,或炫博学广闻,或只为增加文字的数量。小说的闲话,有一个大体的规范,虽不直接写故事,但对故事行进有一种暗示的作用,对情节的铺排有一种渲染的效果。

我们在阅读一些闲话艺术运用得极好的经典小说之后,会发现,闲话在小说各个部分的奇妙使用,使简单的故事变得异彩纷呈。一方面减缓了故事和情节发展的速度,甚至使其暂时停顿因而使故事的长度扩展了;另一方面营造了故事和情节的暗示意味,使其在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色上,凸现更多瑰丽风韵。

此外,闲笔的运用,因为它不是直接描述故事和情节,也就减少了故事和情节成为小说主体的常例,使小说的文体具有散文化的倾向,或者说改变了小说的文体性质,使之介乎小说与散文之间,使虚构的成分变得微不足道,因而更让人信服其真实性。

早在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一些作家有意把小说当成散文来写,拉拉扯扯,枝蔓丛生,而处处生情,摇曳多姿。周作人在评论现代作家废名的小说时,说:“他的行文好比一溪流水,遇到一片草叶都要去抚摸一下,然后又汪汪地向前流去。”

散文化小说,我以为最好的方法,是闲话艺术的纯熟运用。

(摘编自聂鑫森《小说创作的闲话艺术》)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国图》是一张手绘地图,也是本文构思的重要依托,情节的展开、情感的表达都凝聚于图中。

B.刘岳江教了一辈子地理,却没机会去游览自己从课本上熟知的山形水势,所以他拒绝了学校的延聘,选择离乡带孙子。

C.小说虽然是用对话来推动情节,但情节的运行中不乏线索、伏笔、照应等结构技巧。

D.小说的语言质朴平实,具有个性化色彩,如“历史沿革”“乡愁是同等的,你不能缺席”等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拜会邢夫人和王夫人的情节是闲笔,因为这部分内容减缓了情节发展的速度,只是进一步凸显了贾府的社会地位。

B.文本一第一段的景物描写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那雪正下得紧”都是闲笔,其作用也完全相同。

C.文中孙子偷听爷爷讲新疆地理得高分的情节是闲笔,其作用是烘托人物形象,照应上文。

D.沈从文的《边城》中关于端午节捉鸭子习俗的描写是闲笔,其主要作用是减缓故事的进度,使情节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

3.结合文本二,概括小说闲话艺术的作用。

4.有人认为聂鑫森先生的小说表现出“深切的人文情怀和高雅的文化品格”。如果以此为主题写一则《家国图》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四、鲁迅《出关》

出关

鲁迅

①老子到了函谷关,没有直走通到关口的大道,却把青牛一勒,转入岔路,然而他更料不到当他弯进岔路的时候,已经给探子望见,立刻去报告了关官。所以绕不到七八丈路,一群人马就从后面追来了。那个探子跃马当先,其次是关官,就是关尹喜,还带着四个巡警和两个签子手。

②“站住!”几个人大叫着。

③老子连忙勒住青牛,自己是一动也不动,好像一段呆木头。

④“阿呀!”关官一冲上前,看见了老子的脸,就惊叫了一声,即刻滚鞍下马,打着拱,说道:“我道是谁,原来是老聃馆长。这真是万想不到的。”

⑤老子也赶紧爬下牛背来,细着眼睛,看了那人一看,含含胡胡地说:“我记性坏……”

⑥“自然,自然,先生是忘记了的。我是关尹喜,先前因为上图书馆去查《税收精义》,曾经拜访过先生……”

⑦这时签子手便翻了一通青牛上的鞍鞯,又用签子刺一个洞,伸进指头去掏了一下,一声不响,噘着嘴走开了。

⑧“先生在城圈边溜溜?”关尹喜问。

⑨“不,我想出去,换换新鲜空气……”

⑩“那很好呢!那好极了!现在谁都讲卫生,卫生是顶要紧的。不过机会难得,我们要请先生到关上去住几天,听听先生的教训……”

⑪老子还没有回答,四个巡警就一拥上前,把他扛在牛背上,签子手用签子在牛屁股上刺上一下,牛把尾巴一卷,就放开脚步,一同向关口跑去了。

……

⑫大家喝过开水,再吃饽饽。让老子休息一会儿之后,关尹喜就提议要他讲学了。老子早知道这是免不掉的,就满口答应。于是轰轰了一阵,屋里逐渐坐满了听讲的人们。同来的八人之外,还有四个巡警、两个签子手、五个探子、一个*、一个账房和一个厨房。有几个还带着笔、刀、木札预备抄讲义。

⑬老子像一段呆木头似的坐在中央,沉默了一会儿,这才咳嗽几声,白胡子里面的嘴唇动起来了。大家即刻屏住呼吸,倒着耳朵听。只听他慢慢地说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⑭大家彼此面面相觑,没有抄。

⑮“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接着说,“常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⑯大家显出苦脸来了,有些人还似乎手足失措。一个签子手打了一个大呵欠,*先生竟打起瞌睡来,哗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

⑰老子仿佛并没有觉得,但仿佛又有些觉得似的,因为他从此讲得详细了一点。然而他没有牙齿,发音不清,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哩”“呢”不分,又爱说什么“捐”:大家还是听不懂。可是时间加长了,来听他讲学的人,倒格外受苦。

⑱为面子起见,人们只好熬着,但后来总不免七倒八歪各人想着自己的事,待到讲到“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住了口了,还是谁也不动弹。老子等了一会儿,就加上一句道:“捐,完了!”

⑲大家这才如大梦初醒,虽然因为坐得太久,两腿都麻木了,一时站不起身,但心里又惊又喜,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

⑳于是老子也被送到厢房里,人们请他去休息。他喝过几口白开水,就毫无动静地坐着,好像一段呆木头。

㉑人们却还在外面纷纷议论。过不多久,就有四个代表进来见老子,大意是说他的话讲得太快了,加上国语不太纯粹,所以谁也不能笔记。没有记录,可惜非常,所以要请他补发些讲义。

㉒“来笃话啥西,俺实直头听弗懂!”账房说。

㉓“还是耐自家写子出来末哉。写子出来末,总算弗白嚼蛆一场哉吭。阿是?”*先生道。

㉔老子也不十分听得懂,但看见别的两个把笔、刀、木札都摆在自己的面前了,就料是一定要他编讲义。他知道这是免不掉的,于是满口答应;不过今天太晚了,要明天才开始。

㉕老子写了整整一天半,也不过五千个大字。

㉖“为了出关,我看这也敷衍得过去了。”他想。

㉗于是取了绳子,穿起木札来,计两串,扶着拄杖,到关尹喜的公事房里去交稿,并且声明他立刻要走的意思。

㉘关尹喜非常高兴,非常感谢,又非常惋惜,坚留他多住一些时,但看见留不住,便换了一副悲哀的脸相,答应了,命令巡警给青牛加鞍。作过别,拨转牛头,便向峻坂的大路上慢慢地走去。

㉙不多久,牛就放开了脚步。大家在关口目送着,去了两三丈远,还辨得出白发、黄袍、青牛、白口袋,接着就尘土逐步而起,罩着人和牛,一律变成灰色,再一会儿,已只有黄尘滚滚,什么也看不见了。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

(选自鲁迅《故事新编》,有删改)

1.这篇小说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作者借“老子出函谷关”的典故,意在讽刺什么?

2.这篇小说作者说是“故事新编”,作者在编故事时为了增加生动性,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举出两种加以分析。

3.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有三处用“一段呆木头”来比喻老子。作者把老子刻画成呆头呆脑的老头子,也“画”出了他的思想过时、呆板、毫无生气。

B.小说细腻地描绘了听讲人们的神态,大家听完老子的课后“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侧面写老子讲得太多,时间太长。

C.老子在周朝镐京为官,“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没有牙齿”,这些合理想象出来的细节,将人物进一步漫画化。

D.老子花了整整一天半时间,写了五千个大字的讲义,用绳子穿起木札,计两串,来敷衍他们。

五、海明威《印第安人营地》

印第安人营地

(美)海明威

尼克和他的父亲跨进了船艄,尼克依偎在父亲的怀里,乔治大叔坐在营船的尾部。两条船在黑暗中划出去。划到海湾的对岸,他们从沙滩走上去,穿过一片露水浸湿的草坪,又绕过了一道弯来到印第安人住的棚屋前。

屋里,木板床上躺着一个年轻的印第安妇女。她正在生孩子,已经两天了,孩子还生不下来。营里的老年妇女都来帮助她、照应她。男人们跑到了路上,直跑到再听不见她叫喊的地方,在黑暗中坐下来抽烟。尼克,还有两个印第安人,跟着他爸爸和乔治大叔走进棚屋时,她正好又尖声直叫起来。她躺在双层床的下铺,盖着被子,肚子鼓得高高的。她的头侧向一边。上铺躺着她的丈夫。三天以前,他把自己的腿给砍伤了,是斧头砍的,伤势很不轻。他正在抽板烟,屋子里一股烟味。

尼克的父亲叫人放些水在炉子上烧,在烧水时,他就跟尼克说话。

“这位太太快生孩子了,尼克,”他说。

“我知道,”尼克说。

“你并不知道,”父亲说。“听我说吧。她现在正在忍受的叫阵痛。婴孩要生下来,她要把婴孩生下来。她全身肌肉都在用劲要把婴孩生下来。方才她大声直叫就是这么回事。”

“我明白了,”尼克说道。

就在这时,印第安产妇大叫起来。那做丈夫的在上铺翻了个身,面向墙壁。

厨房间里那个妇女向大夫做了个手势,表示水热了。尼克的父亲走进厨房,把大壶里的水倒了一半光景在盆里。然后他解开手帕,拿出一点药来放在壶里剩下的水里。

“这半壶水要烧开,”他说着,就用营里带来的肥皂在一盆热水里把手洗擦了一番。尼克望着父亲的满是肥皂的双手互相擦了又擦。他父亲一面小心地把双手洗得干干净净,一面说道:“你瞧,尼克,按理说,小孩出生时头先出来,但有时却并不这样。不是头先出来。那就要给大家添不少麻烦了。说不定我要给这位女士动手术呢。等会儿就可以知道了。”

大夫认为自己的一双手已经洗干净了,于是他进去准备接生了。

“把被子掀开好吗,乔治?”他说。“我最好不碰它。”

过一会儿,他要动手术了。乔治大叔和三个印第安男人按住了产妇,不让她动。她咬了乔治大叔的手臂,乔治大叔说:“该死的臭婆娘!”那个给乔治大叔划船的年轻的印第安人听了就笑他。尼克给他父亲端着盆,手术做了好长一段时间。

他父亲拎起了孩子,拍拍他,让他透过气来,然后把他递给了那个老妇人。

“瞧,是个男孩,尼克,”他说道。“做个实习大夫,你觉得怎么样?”

尼克说,“还行。”他把头转过去,不敢看他父亲在干什么。

“好吧,这就可以啦,”他父亲说着,把什么东西放进了盆里。

尼克看也不去看一下。

“现在,”他父亲说,“要缝上几针,看不看随便你,尼克。我要把切开的口子缝起来。”

尼克没有看。他的好奇心早就没有了。

他父亲做完手术,站起身来。乔治大叔和那三个印第安男人也站立起来。尼克把盆端到厨房去。

乔治大叔看看自己的手臂。那个年轻的印第安人想起什么,笑了起来。

“我要在你那伤口上放些过氧化物,乔治,”大夫说。

他弯下腰去看看印第安产妇,这会儿她安静下来了,她眼睛紧闭,脸色灰白。孩子怎么样,她不知道——她什么都不知道。

“一清早我就回去,”大夫站起身来说。“到中午时分会有护士从圣依格那斯来,我们需要些什么东西她都会带来。”

这当儿,他的劲头来了,喜欢说话了,就像一场比赛后足球运动员在更衣室里的那股得意劲儿。

“这个手术真可以上医药杂志了,乔治,”他说。“用一把大折刀做剖腹产手术,再用九英尺长的细肠线缝起来。”

乔治大叔靠墙站着,看着自己的手臂。

“噢,你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没错的。”他说道。

“该去看看那个洋洋得意的爸爸了。在这些小事情上做爸爸的往往最痛苦,”大夫说。“我得说,他倒是真能沉得住气。”

他把蒙着那个印第安人的头的毯子揭开来。他这么往上一揭,手湿漉漉的。他踏着下铺的床边,一只手提着灯,往上铺一看,只见那印第安人脸朝墙躺着。他的脖子贴两个耳根割开了一道大口子。鲜血直冒,使躺在床铺上的尸体全汪在血泊里。

他的头枕在左臂上。一把剃刀打开着,锋口朝上,掉在毯子上。

“快把尼克带出棚屋去,乔治,”大夫说。

其实用不到多此一举了。尼克正好在厨房门口,把上铺看得清清楚楚,那时他父亲正一手提着灯,一手把那个印第安人的脑袋轻轻推过去。

父子两个沿着伐木道走回湖边的时候,天刚刚有点亮。

“这次我真不该带你来,尼克,”父亲说,他做了手术后的那种得意的劲儿全没了。“真是糟透了——拖你来从头看到底。”

“女人生孩子都得受这么大罪吗?”尼克问道。“不,这是很少、很少见的例外。”

“他干吗要自*呀,爸爸?”“我说不出,尼克。他这人受不了一点什么的,我猜想。”

“自*的男人有很多吗,爸爸?”“不太多,尼克。”

“女人呢,多不多?”“难得有。”

“有没有呢?”“噢,有的。有时候也有。”

“爸爸?”“是呀。”

“乔治大叔上哪儿去呀?”“他会来的,没关系。”

“死,难不难?爸爸?”“不,我想死是很容易的吧。尼克。要看情况。”

他们上了船,坐了下来,尼克在船梢,他父亲划桨。太阳正从山那边升起来。一条鲈鱼跳出水面,在水面上弄出一个水圈。尼克把手伸进水里,让手跟船一起在水里滑过去。清早,真是冷飕飕的,水里倒是很温暖。

清早,在湖面上,尼克坐在船梢,他父亲划着船,他满有把握地相信他永远不会死。

(有删改,发表于1924年4月)

1.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 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船在黑暗中划出去”,结尾写“太阳正从山那边升起来”,全文按时间顺序布局,首尾呼应,结构紧凑。

B.小说先后几次描写了产妇形象,突出她的痛苦、凄惨,但都没有正面描写,只是通过侧面衬托,简要叙述来完成的。

C.“他满有把握地相信他永远不会死”中,“ 永远不会死”表现了尼克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晚,对生命意义有了新认识。

D.小说的高潮是印第安男子(产妇丈夫)的自*,而压抑的夜色、产妇的尖叫、无麻醉的手术,都是为此而作的铺垫。

3.尼克父亲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从作为医生和作为父亲两个身份简要概括。

一、老舍《四世同堂(节选)》【答案】

1.①用排比和拟人的手法列举了北平城有代表性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概括了北平人为人处世的方式与生活特点。

②强调北平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北平人淳朴温和,美好文明。

③表达了瑞宣对北平的无比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也传达出作者对北平、对中国的无限深情。

2.D【解析】D.“肖像描写”错误。从文中来看,如“北平亡了,该怎么办”用了心理描写,瑞宣和老三的对话等用了语言描写,又如“瑞宣的浅而惨的笑又显露在抑郁的脸上”用了神态描写,但是没有对瑞宣的肖像描写。

3.①比喻,将刚刚远去的坦克车的声音比作远处的轻雷,化陌生为熟悉,形象生动。

②喻体“轻雷”写出了坦克车声音给予人的震撼,引出下文老三的决定。

二、李春华《心窗》【答案】

1.(1)正面描写,姥姥烧火做饭停当都要关上篱笆门,盘腿坐在坑上剪纸,表现姥姥对剪纸的痴迷。(2)侧面烘托,姥爷把姥姥的笸箩砸到院子里,并骂姥姥“拙婆娘”,姥姥权当耳旁风,自己悄悄捡回笸箩继续剪纸,姥爷对姥姥剪纸不理解,并没有影响姥姥的剪纸,表现姥姥对剪纸的痴迷。

2.C【解析】C.“表现了一辈子种地的姥爷对剪纸的热爱和眷念”表述错误,姥爷最后要“走”的时候还要求姥姥“‘把那个带上’”,表现了姥爷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与眷恋。

3.(1)“剪纸”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塑造了姥姥对剪纸的痴迷热爱的性格特征,并表现了姥姥剪纸手艺的精湛;(3)城里来人评价姥姥的手艺是“非遗”并要买下剪纸,姥姥却只送不卖,可见剪纸艺术的价值在她心中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三、聂鑫森《家国图(节选)》与文学评论【答案】

1.B【解析】B.“所以他拒绝了学校的延聘,选择离乡带孙子”错误,由原文“还有点儿名气,领导想延聘我们再干几年,可带孙子也是大事啊!这‘一阵’,就是十五年。”可知刘岳江拒绝延聘的原因是对后代的关爱,而不是对工作的嫌怨。

2.C【解析】A.“黛玉拜会邢夫人和王夫人的情节是闲笔”错误,由原文“闲话是指不直接去描写和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字,但却能从不同角度去增加故事和情节的魅力,多侧面展示出小说中人物的生存境遇、性格特征、胸襟气度,而不像有的小说的写法——贴着故事、情节写,贴着人物写,体现的是一种散文化从容而儒雅的格局”可知这里是为了突出小说红楼梦的层级观念,推动情节发展,不是闲话。

B.“作用也完全相同”错误,①“那雪正下得紧”出现在故事的高潮部分,其作用有:为人物活动渲染紧张气氛,暗示矛盾正在酝酿、情节渐趋高潮。②《家国图》开篇的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渲染宁静祥和的氛围,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所以两者的作用不同。

D.“其主要作用是减缓故事的进度,使情节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错误,文中多次写到端午节捉鸭子的情节,每一个端午节都与翠翠的爱情有关,所以其主要作用是推动情节发展。

3.①闲话环境,可以突出人物形象。

②闲话既是一种文化的展示,也隐含小说的主旨。

③闲话暗示故事行进,渲染情节的铺排。

④闲话既可以调整小说叙述的速度,又可以改变小说的文体性质。

4.①人物的言行突出人物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品格。②利用“闲话”的艺术,显现出“散文体小说”的艺术特色。③讲究行文的从容、遣词造句的隽雅,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

四、鲁迅《出关》【答案】

1.小说借古讽今,一方面讽刺人们对名人的盲目崇拜,另一方面也讽刺了当时已病入膏肓的中国社会中人们不切实际、空谈道德(崇尚空谈)的做法。

2.①人物的语言描写,作者在小说中为了表现老子学说的深奥、玄虚,故意引用了老子的言论,还想象了老子在讲学时“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等,增加了故事的生动性。

②细节描写,如写众人听老子讲学时的疲倦相,“一个签子手打了一个大呵欠,*先生竟打起瞌睡来,哗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逼真形象。

③环境描写,小说节选部分的最后一段,写了老子离去时的场景,给人以缥缈、玄虚之感。

3.B 【解析】B项,“侧面写老子讲得太多,时间太长”错,应为“侧面表现了老子讲得太深奥、迂腐”。

五、海明威《印第安人营地》【答案】

1.情节安排:①小说主要情节是尼克跟随父亲出诊为印第安产妇接生的见闻,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或小说中找不到作者的影子,读者只能间接感受到叙事者声音的存在。如小说以尼克的视角描写了印第安男人的自*,只留下那具冒着鲜血的尸体,这体现了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②透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比如印第安男人(产妇的丈夫)自*的动机过程,他在那个瞬间的念头等。

效果: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和意蕴。

2.B【解析】B.“但都没有正面描写”错,原文有“她正好又尖声直叫起来。她躺在双层床的下铺,盖着被子,肚子鼓得高高的。她的头侧向一边”“这会儿她安静下来了,她眼睛紧闭,脸色灰白。孩子怎么样,她不知道,她什么都不知道”,可见有正面肖像、动作等描写。

3.①作为医生:深夜接诊,术前准备充分,手术条件简陋,用极其简单的器械成功为印第安妇女做了剖腹产手术,并为此而自豪,可见医术精湛,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手术前他仔细清洗双手,发现产妇的丈夫自*时,处理冷静,毫不惊慌,可见他从容不迫的性格;

②作为父亲:在手术过程中总会适时教导孩子,善抓时机,教育启发,循循善诱,是尼克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同时极力避免儿子看到他人自*的血腥场面,可见对儿子的关切。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