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红楼梦让它的读者纠结了快三个世纪了,很多时候作者只是在文字上表现了一个人的动作,但是并没有给予充分的解释,在失去作者的最终解释权,作为读者就可以解释个百种原因。比如说第十六回最后一段的秦钟之死,光版本就有十种之多,对于版本的区别,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看刘世德先生的《红楼梦版本探微》,这里不做话题展开。
在秦钟出场之时,作者就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可以回读下“来去匆匆祭友谊—谈秦钟”。但是这两个小伙伴的相处在第十六回就戛然而止了,特别是秦钟临死前的那句:“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更是让读者摸不着头脑,依照宝玉的脾气如果秦钟是这种荣耀显达倾向立志功名之人,那么宝玉肯定是会和他“生分”的,所以最终有没有这段遗言都成了读者争论的焦点。
对于如何理解第十六回版本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秦钟是何种人,最终给宝玉的的“建议”是不是本人最终的想说的,我们不妨从第十六回跳出来,看看另外一段来情节侧面分析下秦钟是何种人,然后再看看作者会以何种心情来安排这位宝玉心中的挚友在临终前给予的建议。
我们要看的就是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调情遭苦打,冷郎君惧祸走他乡”,这段距离秦钟之死都已经是好多年的事了,情节是这样的:宝玉私下约柳湘莲问他去没去秦钟的坟上,湘莲道:“怎么不去?前日我们几个人放鹰去,离他坟上还有二里。我想今年夏天的雨水勤,恐怕他的坟站不住。我背着众人,走去瞧了一瞧,果然又动了一点子。回家来就便弄了几百钱,第三日一早出去,雇了两个人收拾好了。”熟读红楼梦的读者应该知道,柳湘莲就是在第四十七回第一次出现的,但是看着他说秦钟的口气,很显然两人关系非常熟悉,不然湘莲会反问宝玉“怎么不去”,甚至还会“背着众人”去看秦钟墓,甚至“弄了几百钱”去整理秦钟的墓。在听到茗烟说有人新筑了秦钟的墓,宝玉就知道“不过是这几个朋友新筑了”,所以在前十六回的时候至少宝玉、秦钟、柳湘莲三人之间已经算的上是铁哥们了。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贾琏眼里柳湘莲“最是冷面冷心的,差不多的人,都无情无义”,但是能让这个“冷面冷心的”人能“有情有义”的惦记着去常看看,那么这个人定是不错的,所以从这个侧面来看秦钟是配得上是宝玉的“挚友”这个称呼的,也所以在这个挚友的生死之际留有一句“忠言逆耳”之话,以小编的看法秦钟这个举动可以接受。
那么大家是不是觉得小编是夜郎自大,你接受不代表作者的本意就接受是吧,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个人的表现,那就是在出场的时候也能让宝玉产生心灵相通的林黛玉,第三十四回宝玉被打之后,黛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同样也是在劝阻,以宝玉的出发点来看,连林黛玉都开始劝阻了,秦钟就不可以了吗?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秦钟死前说的“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是不是作者对于宝玉托付的本意?这就和黛玉说的“你从此可都改了罢!”的口气一样,大家觉得这个是作者的本意吗?显然不是,这个是从对方角色嘴里出来的本意,并不是作者自己的本意,黛玉和秦钟是为了宝玉好,在可预见的未来,如果宝玉是“受苦”的,难道还让黛玉和秦钟拍手称快不成。所以秦钟的临终之言,没有任何问题,作为挚友见到宝玉之苦才会心痛的说些违心的话。
但是问题的最终还是要看宝玉是否接受,从可预见的结果来看,宝玉没有接受任何人的建议,贾母的不听,王夫人的不听,宝钗的更不听,秦钟的也没听,林黛玉的也不听,那么在出家的那个阶段呢,以小编的推断,宝玉还是不愿意屈服,所以秦钟的这段话是给世人说的,对于宝玉没起到任何作用。作者是在一开始就暗示了宝玉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