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年轻时候的作品,毕淑敏2012年的作品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4-04-08 11:48:35

来源:读特

日前,毕淑敏于2012年推出的小说《花冠病毒》被网友誉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的“神预言”,广为流传。在书中,一个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突发瘟疫、城市封锁、民众出逃、抢购成风……当然,不乏人类的英勇抗击。在书的封底这样写道:20NN年,人类和病毒必有一战……我们能活着,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花冠病毒》是国内首部心理能量小说,是著名作家、心理学家毕淑敏沉寂五年,继《女心理师》之后第一部长篇小说,探索当代社会心灵危机的应对之策。故事表现人性在面临危难时刻而迸发出的悲悯和无奈,在绝境中展示出的强大和坚韧,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

毕淑敏年轻时候的作品,毕淑敏2012年的作品(1)

对于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毕淑敏曾在采访中表示来源于2003年爆发的非典。期间,毕淑敏因为当过医生当过兵,被中国作协选中参加特别采访组,开赴非典第一线;她忍痛离开患癌症的母亲,昼夜走访抗击非典的一线医生护士,包括外交部、国家气象局以及从非典中恢复过来的病人,结合自己的经历,酝酿沉淀了8年,于2012年写出《花冠病毒》。

作为一名拥有心理医师资格证的作家,毕淑敏在在自序中写道:在身体和心灵遭遇突变,就像本书中出现的那种极端困厄情况,最终能依靠的必是你的心理能量。结合自己在非典采风期间的经历,毕淑敏曾在面对中新网采访中表示,“医生护士会告诉我,哪床的病人死亡可能性会比较高。”她起初以为这样的判断是基于医学角度,比如谁病得更重、年龄更大或者有基础病的。但医护人员对她说,除了这些客观因素外,更重要的还在于病人自身的心理状态。

“有些人刚入院时病情并不很重,但发展趋势却越来越糟糕,医护人员说,他们总结出这类病人的特点是普遍比较悲观,平常人际关系薄弱,危难时刻没有知心亲朋好友的安慰与挂牵,心情黯淡。”毕淑敏表示,这在心理学上讲,是缺乏有效的“支持系统”。这样的人多半觉得自己无足轻重,无人关切,自卑而无存在的价值感,常有更多的负面自我暗示。他们的免疫系统无法高效能地运转,很多人最终导致不治,令人扼腕叹息。

编辑 刘桂瑶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