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现场的航拍影像)
盗墓贼们偷到的最大的一件文物是一块石砖,上面用精湛的手法刻着人物。
潘伟斌下意识地询问了一下盗墓地点,他发现盗墓贼盯上的正是他们正在发掘的墓葬。
而开头那块被村民发现的“奇怪大坑”,其实就是盗墓贼用来盗掘古墓的深坑!
得知了真实的情况后,潘伟斌心急如焚,现在大家已经没有时间了,他立刻向上级部门提出请求,要求尽快对正在发掘的古墓进行保护和研究,免得日后古墓再遭毒手,给我国的文物保护事业带来更大的损失。
潘伟斌的这个想法与上级部门的领导不谋而合,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抢救性发掘活动”,在众人的共同见证下快速展开了。
三 意料之外的“出土文物”正式发掘开始以后,考古队员们为了抓紧时间工作,在墓地的周围架起了帐篷,所有的考古队员们都紧绷着神经,仔细清理着脚下的每一块泥土。
盗洞
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这座古墓已经被盗墓贼给盯上了。
至于它到底被盗掘了多少次,墓中的陪葬文物又还能够剩下多少……这些都还是出于未知的状态。
突然,有人兴奋地大叫了起来:“大家快过来啊!这里有一块刻着字的石碑!”
在以往的考古工作中,人们都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许多古人会在墓主人的坟茔中放上一块石碑用来介绍墓主人的生平或是身份。
那么,现在摆在大家眼前的这块石碑应该也是起着这样的作用。
人们顺着声音找到发现石碑的考古队员,看到了石碑上的文字,只见,石碑上用工整的字体写着“魏武王”三个大字。
而魏武王就是曹操在去世之后被追赠的“谥号”。
这一点,也几乎与正史中的记载相吻合,发现了这块石碑,几乎可以证明此地就是曹操的陵墓——“高陵”。
考古人员的心情格外兴奋,这一刻他们见证了历史,也创造了一块考古学界的“里程碑”,所有人都为此在心里暗暗地叫好和庆贺。
可现在还不是松懈的时候,考古工作还是要继续开展,不一会儿的功夫,人们就挖到了几件文物。
但是这些文物的外形、制作工艺,甚至是研究价值都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意料,如果说此地就是真正的“曹操之墓”,那么历史上人们对于曹操的误解可就太深了!
直到考古工作结束时,大家整理文物时才发现,在出土的900多件文物中,很少有金银器,甚至连铜器都十分罕见。
其中最多的器皿居然是铁器,其次是陶器,这些东西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在人们的印象当中,曹操贵为“魏王”,即便没有在死后用大量金银珠宝陪葬,那他的陵墓最起码也应该出土一些价值连城的工艺品和艺术品来彰显他的地位与实力。
可是,这些东西人们在这座墓葬当中通通没有见到,这些陪葬品与当时的普通官宦墓葬并无两样,甚至还会略差一些。
因为,人们发现从曹操的墓中挖出的很多陶器和铁器,外表都十分简朴,有些器皿根本没有精美的纹路,摸上去还有一种“凹凸不平”的手感。
如果说这就是“东汉枭雄”曹操的“陪葬品”,恐怕没有几个人会相信。
(“魏武王”曹操的画像)
根据考古专家们的推断,所有出土的文物中价值最高的只有几块石碑和一个石枕,其中的一块石碑上刻有“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而另一块石碑上则刻有“魏武王常用格虎短矛”。
根据大家的观察,石枕上也刻有文字,其上的字为:“魏武王常用慰项石”。
很快就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墓会不会只是曹操安排得一个“疑冢”呢?
在民间传说当中,曹操为了防范盗墓贼,故意命人建造了七十二座“疑冢”。
因此,有人便怀疑现在大家正在挖掘的这座古墓也是一座“疑冢”。
过了一段时间,众人还是百思不得其解,曹操的身份是一个控制着王朝命脉的“权臣”,即便他平日里的行事风格低调一些,但似乎也不应该在墓葬中表现得如此“清贫”吧。
难道,这座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墓葬还有什么其他的隐情吗?关于“七十二疑冢”的传说又究竟有多少依据和可信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