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520”,又被称为“网络情人节”。有网友说,“520”真的不算是什么节日。那么,自古以来,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是怎么确定的呢?请听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刘魁立在“上图讲座·非遗大课堂”中,讲述中国人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说到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它和太阳的关系并不大,而是和月亮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可以说,月亮的阴晴圆缺成为我们表达情感的主要时间节点。我们中国人对于月亮的情感非常深厚,我们制定节日体系的时候,重要的标准是看月亮的状态。
这可能是国外所少有的。我们知道,其他几个重要的人类文明,他们确定节日体系大多是依据他们所崇拜的某一个圣人的生活事迹、故事节点,基本上和太阳、月亮没有关系。圣诞节、复活节就是明显的例子,还比如情人节。
我们的许多传统节日,是古人长期观察月亮,并将它和自己的生活相互关联,从而制定出来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直到除夕,几乎所有的节日都是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来安排的。“第一个月亮的诞生”,意味着前一年的结束和新一年的开始,这个月亮圆满的日子我们把它叫作元宵节。在古代,这个节日是要大庆特庆的,所有的人都走出家门,走上大街,全民大联欢。所谓“金吾不禁”,就是指元宵佳节解除宵禁,终夜观灯。
还比如正月初七、腊八、腊月二十三,这些节日都是月半的时候。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当一年最后剩下一段时间的时候,这一天我们要把灶王送走,请他“上天言好事”,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的情况。到了腊月三十,所有人家要重新把灶王请回来,祈望“回宫降吉祥”。这样的节日安排,将我们的生产活动、日常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时间制度。
如今,我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使用西方的所谓“阳历”,造成了对我们自己的阴阳合历冷落太久。当然,客观地说,国际通用的公历时间体制确实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使我们对传统节日产生了一定的陌生感和距离感。我们传统的过年过节,还有关于潮汐的认识,都来自我们的传统历法。现在我们虽然对传统节日有了明确的规定,但由于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没有得到彰显和传承,所以出现了传统节日得不到一部分年轻人认同的情况。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徐蓓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刘魁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