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须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下,门边站着两个神仙,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用芒苇做的绳子将它捆起来,送去喂老虎。天下的鬼魂都畏惧神荼和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神荼和郁垒的模样,供在自家门口,用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再后来,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来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来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三来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后来,人们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贴门神在许多地区,仍旧保留着春节贴门神的习俗。
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有神奇的秉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具有超高的捉鬼擒魔的能力。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魑魅魍魉战斗。
除了神荼和郁垒,民间信奉的门神还有唐朝的武将秦叔宝和尉迟恭。相传,唐太宗有段时间半夜经常听到门外鬼魅呼号,彻夜无法安睡,于是就让这两位武艺超强的武将手持兵器立在门的两边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扰了。后来,唐太宗干脆找人把这两位武将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慢慢地,这一习俗也开始在民间流传,秦叔宝、尉迟恭也成为人们信赖的门神。
倒贴的福字春节的时候,福字之所以要倒贴,传说起源于清代恭亲王府。那年春节前夕,恭亲王按例写了几个斗大的“福”字,叫人贴于王府的大门上。谁知,有个家丁不识字,竟将“福”字头朝下贴在了门上。
恭亲王福晋看了十分气恼,就想鞭罚家丁。恭亲王府的大管家是个善良又能言善辩的人,连忙跪下来替家丁求情:“禀告福晋,奴才听说恭亲王寿高福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这是喜庆的前兆啊!”
恭亲王福晋一听,觉得合情合理,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福到(倒)了,如果吉祥的话说一千遍,金银财宝就能增加一万贯。都说奴才没学问,没想到他还有这招式呢!”于是一高兴,嘉奖了管家和家丁各五十两银子。
这可真是因祸得福!
压岁钱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出来捉弄小孩。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一下,孩子就吓得哭起来,然后是发高烧,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疯疯癫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异常珍贵,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和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
半夜,祟来了,变出一股冷风吹灭灯火,然后用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竟放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祟害小孩子了。
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