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吉林】第四期
乌力格尔在蒙古族流传数百年之久,它扎根于草原沃土,以独特的说唱形式丰富了草原百姓的文化生活。乌力格尔是“歌唱、叙述、史诗、音乐”的混合体,是“说、学、逗、唱、弹、拉、演、表”多元化的艺术,所以在民间有“一个人、一把琴、一台戏”的美誉。乌力格尔已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乌力格尔的分类
乌力格尔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按照表演形式可分为“朝尔乌力格尔”“胡仁乌力格尔”“本森乌力格尔”“雅布干乌力格尔”和“套格西古勒乌力格尔”五大类。
1、“朝尔乌力格尔”是用朝尔(马头琴)伴奏的曲艺,题材上一般说唱蒙古族史诗,如“镇压莽古斯乌力格尔”“阿勇干森德尔”等。
2、“胡仁乌力格尔”是用四胡伴奏演唱,题材包括史书和现代故事等很多类型,如“成吉思汗传”“青史演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英雄儿女”“平原枪声”等。
3、“本森乌力格尔”包括手抄本的蒙古文乌力格尔、蒙满文乌力格尔和印刷本的唐宋代古书等。
4、“雅布干”是蒙古语,汉意为“民间”,是民间故事或评书的意思。这种乌力格尔,表演形式上不用乐器伴奏,主要以语言和形体艺术为表现形式,题材为蒙古族传说故事和中国历史故事等。
5、“套格西古勒”也是蒙古语,有敲打的意思。这种乌力格尔,是敲打器皿说书或者敲打棒子说书,说书人由朝廷招募,以说书的形式为朝廷募捐。
包朝格柱在德国表演
乌力格尔的传承
乌力格尔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白城市镇赉县、通榆县、洮南市等地广泛流传,是古老萨满神词逐步民俗化的产物,融合了蒙古族史诗说唱、祝赞词、好来宝、叙事民歌、祭祀音乐以及北方汉族曲艺等各种艺术精华而产生和发展。由以“朝尔”(马头琴)为伴奏乐器的说唱艺术“陶力”(专门说唱诗史的艺术形式)发展而来,并逐步取代了“陶力”,形成了以“胡仁”(四胡)为伴奏乐器的说唱艺术。
如今,乌力格尔在前郭县影响不断扩大,并且开花结果,形成了独有的特征:继承古老传统,创作出了《阿勇干·散迪尔》;有所创新,创作了与时代发展相符的《折箭同义》。为了传承这一民族文化,前郭县先后成立了民族文化馆、民族曲艺社,建立说书厅,并组织艺人学习,考核发证,组织演出,创编新书目,挖掘文化遗产,促进了乌力格尔的繁荣,涌现出一批新的胡尔沁群体。
2002年,前郭县承办了全国蒙古族琴书调录大会,成立了全国蒙古语说书学会,并在“查干湖蒙古族民俗旅游节”上举办乌力格尔专场演出。2004年,以乌力格尔为主要表演内容的乌兰牧骑演出队组建为乌兰牧骑艺术团,进一步加大了乌力格尔的弘扬力度。2010年10月26日,乌力格尔代表性传承人包朝格柱应邀在德国北莱茵·维斯特法伦艺术科学院金色大殿表演,向世界展示了蒙古族胡仁乌力格尔艺术的魅力。
自1981年开始,前郭县草原文化馆先后搜集整理了李占全、色音乌力吉、吴文清等民间艺人的文字材料和影音资料。2010年—2013年间,前郭县草原文化馆和德国伯恩大学联合搜集“胡仁乌力格尔”资料,行程几万里,采访了100多位民间艺人。近年来,前郭县草原文化馆整理出版发行了《蒙古族琴书教程》《郭尔罗斯乌力格尔选集》《郭尔罗斯乌力格尔曲调100首》《英雄陶克涛胡》《启明星史诗》《纳日汗传奇》等几部书,并有20多篇研究性的乌力格尔学术论文在《全国学术论坛论文集》《内蒙古通俗文化与科尔沁民歌研究学术论坛集》等学术刊物上发表或在其它学术会议上交流,均获得好评。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