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也叫“月半节”。这是敬祖最隆重的日子,也叫“鬼节”。传说这一天祖先在九泉下的阴曹地府,就像阳间的人过春节一样,并可回到在阳世的后代家里来。在世的后人为了表达对已逝祖先和家人的崇敬和怀念,从七月十一日就开始敬祭。要连祭三天,餐餐敬神,餐餐祭祀,恭敬祖先入席,过一会儿才算祭毕。
中元节之夜,还要到野外“施孤”,这就是给无儿无女的孤魂野鬼烧纸钱,并且泼一碗冷饭。虽属迷信,但从体现我中华民族自古相传普济天下之美德而言,还是有趣的。
六、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中秋之夜,月亮最亮最圆。人们把月圆当成团圆的象征。因而,中秋节也叫“团圆节”。据说东汉之际,皇帝(天子)在中秋这天要祭月,便是以后沿袭下来的中秋节。唐、宋时有许多诗词中有中秋的记载。特别是宋朝大诗人苏轼留下一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传诵千古的中秋佳词。民间在这夜里,祭月之后,全家分吃月饼和尝月。
为什么要如此不厌其烦地敬神祭祖?本来“人死如灯灭,尤似汤化雪,若要亡魂转,水中捞明月。”既然如此,何必依旧呢?不如不祭。但细想起来,祭祖还是必要的,不能丢不能忘。一是“烧钱化纸,以勉阳人”。祭祖是敦促后人,不忘先人的功德,学习和继承先人的美德,为家庭,家族,全民族的发达和社会的进步努力做出贡献;二是祭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传后教”地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是我们的责任;三是,促使后人不忘自出,增强亲情,有利团结和社会和谐。因此,我们应该以扬弃的态度来看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