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和狮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古代君王经常把龙作为自己身份地位的象征,龙的图案和雕塑更是被广泛用于宫殿的装饰物品上。因古代封建制度的限制,黎民百姓通常把石头雕刻的狮子放在大门的两侧,因为狮子是兽中之王,是驱凶纳吉的神兽,以此来镇宅护卫、祈求福运。古代人“舞龙舞狮”的习俗也是源于对其崇拜和信仰。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被人们称为四神兽,龙乃四大神兽之首,由于古代社会发展落后,人们的思想封建迷信,所以每逢佳节吉日就用舞龙的方式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现代,由于人们不断地改进和发展,舞龙也成了竞赛运动的一种,具有很高的观赏性。
舞狮的习俗大约始于汉朝,作为我国民间喜庆节日的传统表演项目,多见于春节和元宵。中国古代并没有狮子,《后汉书》载汉章帝时月氏国(西域的一个小国)贡狮子,当时名为“狻猊”。从那时起,人们就把雄健、威武的狮子视为吉祥、勇敢的象征,又模仿狮子的形象和动作逐渐形成狮舞,庆典节日以此为乐,并期望驱魔辟邪,有“辟邪狮子”之称。唐朝时舞狮这一庆祝形式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宫廷之中更是把大规模的舞狮表演称作“五方狮子舞”或“太平乐”。到了明清时期、舞狮的花样繁多,并形成了诸多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