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名:芒种节。
芒种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尤其对于拥有深厚农耕文明的中国来说意义重大。农民有一句民谚叫“芒种不种,再种无用”,指的是芒种是最后种植农作物的机会,过了这个时间点成活率就会越来越低了。芒种节百花开始凋零,所以在《红楼梦》中有详细记载众女儿送花神的记录。芒种节也是南方梅子成熟的时节,《三国演义》中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即来源于此。
第九名:腊八节。
腊八节,顾名思义指农历十二月初八日,古称“腊日”。从先秦两汉开始,腊八节就已经广泛流传于民间,不仅是祭祀祖先和神明的节日,也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丰收吉祥的节日。从南宋开始,腊日吃腊八粥已经成为流行,一直传承至今。除腊八粥外,各地还有不同的饮食,如腊八豆腐、腊八面、麦仁饭等。对于小孩子来说,过了腊八节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都是在过年。
第八名:七夕节。
七夕节是指每年七月初七日,它有很多别名,如“乞巧节”、“女儿节”等,相传是王母娘娘准许牛郎织女每年见面的日子,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喜鹊就会飞上银河为牛郎织女搭起鹊桥。中国历朝历代在七夕都有很多纪念活动,是一个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但时至今日,这些活动慢慢淡化,牛郎织女美丽的爱情传说使得七夕成为中国情人节的代名词,被赋予了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
第七名: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在《周易》中“九”为阳数,而九月初九就是重阳,不仅是个吉祥的日子,还因为九是最大的数,再加上九和久谐音,所以暗喻长寿之意,新中国也在2012年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义为老年节。赏菊晒秋是重阳节的重要活动。“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说的就是这个场景。部分地区还有重阳节祭祖的习俗,是中国三大传统祭祖大节之一。
第六名:中元节。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是道教中的盂兰盆节,大家俗称为“鬼节”,很多悬疑小说都喜欢在这一天做文章。但在古代这一天并没有太多的禁忌,只是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日子,除了祭祖、放河灯、召唤亡魂等,七月半也是庆祝初秋丰收、酬谢大地、告慰祖先的节日。中元节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内化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第五名:元宵节。
元宵节是正月十五,过完这一天,新年才算正式过去。元宵节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在道教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元宵节最重要的当然是吃汤圆了,象征着红红火火,团团圆圆,而做生意的称其为“元宝”。除吃汤圆外,元宵节还有很多活动,如猜灯谜、赏花灯、放烟花、舞龙舞狮等。在《红楼梦》中就有详细记载了由贾元春开启的元宵节的猜灯谜活动。
第四名:清明节。
清明节一般在晚春附近,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的法定节日,又名“三月节”,“祭祖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同时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人们在清明节这天扫墓祭祀、缅怀祖先,祭拜革命先烈,是中华民族最优良传统,不仅可以促进家族的团结,还能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除了扫墓祭祖外,人们也在清明节这天进行踏青、植树、放风筝、拔河、荡秋千等多种活动。
第三名:端午节。
每年五月初五是传统节日端午节,是楚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的日子,也是新中国法定节假日之一。端午节这天的习俗非常多,最重要的当属吃粽子。粽子在中国千百年来长盛不衰,已经成为影响力极大的传统文化,并深深影响着所有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关于甜粽和咸粽好吃的争论已经很多年了。除了吃粽子外,划龙舟、插艾草、放纸鸢、喝雄黄酒等也都是端午节常常会进行的活动。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的白素贞就是在端午节喝了雄黄酒才现出原形的。
第二名:中秋节。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第二大节,也是新中国的法定节假日,是一个集赏月、赏桂、玩花灯、吃月饼、喝桂花酒于一身的中国民间传统大节。古人非常在爱中秋节这一天吟诗作词,最有名的当属苏东坡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了吧?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中秋节关于祭祀神祗的成分已经变得很淡了,“阖家团圆”已经成为中秋节最重要的精神内核。
第一名:春节。
每年正月初一的春节对中国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是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节日,也是法定假日天数最长的节日,目前已经约20个国家和地区把春节定位法定节假日。大年三十晚上全家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守岁的场景年年都会发生,买年货、贴春联、春运、给压岁钱等都是春节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中国人来说,每年啥节日都可以不过,但不管漂泊在哪里,春节都会想尽办法回家团聚。
好了,这就是豆豆为大家盘点的中国十大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果你还想到哪些,不妨评论区留言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