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各式各样的节日都有着彼此鲜明的文化特色。在农村,经常听老人们说的三大人节、三大鬼节、三大神节,你知道都是什么吗吗?
1、人节,就是活着的人过的节日,一年三节!(1)春节
指农历新年,大年初一,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据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各民族中的第一节。每当过春节的时候,都是全家团聚的日子。国家也有7天的法定假期,足见重视程度!
(2)端午节
指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蒿、薰苍术、赛龙舟等习俗。在春秋之前端午节是身体祛病的节日,人们要喝雄黄酒,门头放艾蒿。后来为了纪念屈原,才演变出其他的一些譬如吃粽子、赛龙舟的民俗。
(3)中秋节
指农历八月十五,又称追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等习俗。而且中秋节这天的月亮是最大最圆的,所以古诗词中常有借"月圆"盼"人圆"的愿望,寄托自己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心意。
2、鬼节,与去世的亲人有关,重在祭奠表达哀思!
(1)清明节
现在正是清明时分,又叫踏青节、寒食节,时间不固定说是在冬至后的第104天,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相传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久而久之演变成祭祖和扫墓的日子,表达子孙后代对逝去先人的怀念。
(2)中元节
指阴历的七月十五,俗称鬼节、七月半,也称盂兰盆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据说七月半这天地府会把鬼魂都放出,民间子孙普遍进行祭祀活动。而自家小孩在这天晚上是不让出门的,说是阳气不够怕招惹了孤魂野鬼,而凡有新丧的人家在这天是要上新坟的。
(3)寒衣节
指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来一”、“祭祖节”、“冥阴节”。据说出自孟姜女在农历十月初一千里给丈夫送寒衣的故事。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在这天凭吊已故先人,十月初一烧寒衣,也谓之送寒衣。
3、神节,是劳动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
(1)上巳(sì)节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一些农村地区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在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成为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2)天贶(kuàng)节
天贶节,在农历六月初六,又叫做翻经节。起源于宋代,宋真宗赵恒是一个非常迷信的皇帝,有一年六月六,他声称上天赐给他一部天书,定这天为天贶节。在一些地方,还有着“六月六,家家晒龙袍”说法;还有出嫁的闺女这天要回娘家的习俗等。
(3)重阳节
在农历九月初九,又称登高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遍插茱萸、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等习俗。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以上是小编的总结,你都知道吗?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争着去过情人节、圣诞节,不是说一定不好,只是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有渊源有典故有深意,绝对是一笔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
之前韩国申遗成功端午节就引起了国人的热议,大家纷纷发出声音,誓要保卫住中国的端午节!所以说,在国人心中,我国的节日在潜移默化的思想里还是很珍贵的,你说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