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清明节,大家都会想到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大家知道她的来历吗?看完下面这个故事你就明白了:公元前651年,有一位国君叫晋献公,他听信了妃子骊姬的谗言逼死了太子申生。
晋献公
众王子纷纷逃亡,有一个王子叫重耳,为了躲避祸害,带着随从逃往齐国,流亡期间,重耳因长期吃野菜营养不良,有一次饿晕了过去。有一个叫介子推的随从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介子推割股奉君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晋文公,他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但为时已晚,介子推已经带着母亲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馊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把介子推逼出来。晋文公一听觉得是好主意,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抱着老母亲背靠着着一棵老柳树被烧焦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背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意思就是我当时割肉给你吃只是尽我的忠心,我并不是要赏赐的,但愿主公当一名清明的贤主。晋文公就把这封血书挂在床头天天看着以勉励自己当一名清廉的明君,又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到了第二年的这一天,晋文公上山祭拜,发现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纪念介子推,以勉励自己“勤政亲民”,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他也成了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晋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