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108道工艺中最重要、也是温度最高的一道工序是晒纸。在古代,湿纸干燥是在太阳下面晾晒,所以叫“晒纸”。如今,晒纸改在了室内,用加热的“焙”来烘干。为了让纸张在焙面上贴得平整严实,“大国工匠”毛胜利常说,晒纸工人都要拿得好“两把刷子”。
宣纸制作技艺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2009年被列入人类非遗名录。宣纸对水质、原材料等自然环境要求极高,泾县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需反复浸泡、清洗、蒸煮、摊晒,以日晒雨淋的方式进行自然漂白,才能有可能制成“墨润万变”的宣纸。
质检员向记者介绍宣纸质检的标准,一旦发现宣纸中有杂质,便会当场撕掉,重新回炉制成纸浆,继续生产。
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军介绍,宣纸离不开泾县这方水土的天然馈赠,“皮、草、水、技”缺一不可。
胡文军:第一个,宣纸制造首在于料,第一个就是原材料,你必须选泾县和周边的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第二个原材料的加工,你一两年做出来燎草,然后立马投料生产。这么多环节组合在一起,才是一种完美的宣纸。
成本上涨倒逼企业转型
正是这天然的馈赠,促成了当地宣纸产业的兴盛。在泾县,大大小小的宣纸企业就有540余家,其中成规模的企业就有11家。不过,胡文军正式来到宣纸公司就职时,情况并不乐观。多年来,宣纸企业在享受过人工红利后,利润在2012年左右达到峰值,可随后的人力成本上涨,也让企业的利润逐年缩水。
胡文军:当时我们大概1/3左右是出口日本,后来我们是国内的需求量大以后,每年大概将近200吨出口日本很正常。后来2013年、2014年以后,成本大幅的上涨以后,我现在出口一刀纸还亏几百。
质检员进行出厂前的质检工作
依靠古法技艺的宣纸生产,80%以上都依靠人力,面对成本的逐渐上升,出口订单亏损,这也让胡文军和员工们意识到,宣纸企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胡文军: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当下的形势下的话,我们也要走出去,也要和画家打成一片,也要跳出造纸,来寻求文化的一种发展。包括和八大美院设立奖学金,在北京也开设了旗舰店、体验店,酒香也怕巷子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