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的意思。
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凉风至”的意思是: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白露生”的意思是: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寒蝉鸣”的意思是: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据记载,在宋朝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据济南气象台发布的预报,8月7日立秋这天的最低气温27℃左右,最高气温仍达35℃。)
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进入立秋时节,天气仍然很热,立秋之后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在,民间有“秋后一伏热死人”的谚语,因此仍旧要注意防暑。
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日较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俗语称“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立秋后每降一次雨,气温也随之下降一定幅度,“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即在于此。
此外,秋的含义,还有庄稼快成熟的意思。其实,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中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康鹏
编辑:眉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