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是世界蚊子日,
设立这个日子
可不是为了“纪念”蚊子,
而是为了提高公众对疟疾
以及其它蚊子传播疾病的意识。
那么一吻定“情”
是否真的有那么可怕?
公众应如何科学防蚊?
20日,记者采访了省传染病防治院结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夏淑珍。
前几天,省传染病防治院二门诊收治了一位8岁小患者,由于蚊子叮咬造成孩子胳膊大面积肿胀。经过诊断后,医生给孩子红肿处涂抹了炉甘石洗液,并口服脱敏药物,几天之后孩子胳膊红肿症状消失。
老百姓经常说,“这个蚊子,毒性挺大”。那么毒性究竟有可能达到多大?夏淑珍介绍,蚊子会传播很多疾病,比较常见的就是登革热、传染性乙型脑炎、疟疾等。她在非洲援助抗击埃博拉疫情的时候就曾见过很多被蚊子叮咬而导致患病的患者,其中有一名一岁多的小患者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小患者的爸爸抱着孩子来到援助中心,小患者症状比较明显,身体两侧出现麻疹样红斑,尤其是上肢两侧较多,伴有高热。孩子不停地哭闹。据孩子爸爸介绍,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这么多疹子,现在孩子浑身都是,几天前面部也开始呈现。经过国内专家的诊断,确定孩子是感染了登革热。经过近10天的治疗,孩子终于康复。
抓蚊子的经历,
大家都有。
可能“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
但还是无功而返。
专家提醒:防大于抓。
这个季节应怎样防蚊?
蚊子会通过颜色、环境光线和气味寻找“食物”。首先降低吸引蚊子的“信号”,蚊子喜欢暗环境,专家建议可以穿一些浅色系衣服;其次孩子代谢旺盛,身体的三甲胺含量更高,而三甲胺的气味有强烈的诱蚊作用,准妈妈们孕妇性激素分泌水平较高,新陈代谢加快,排汗量往往更多,也会吸引蚊子。专家建议经常洗澡,清洁皮肤;此外,蚊子每年4月开始出现,至8月中下旬达到活动高峰。秋天气候变冷,温度降到10℃以下时蚊子就会停止繁殖,它们喜欢在隐蔽、阴暗和通风不良的地方栖息,如屋内多在床下、柜后、门后,墙缝以及畜舍、地下室等,室外多在草丛、水边,尤其是湿润、温和的地方。专家建议,如果家中或者家附近总有死水应及时清除。
驱蚊小妙招
很多市民都有自己的驱蚊妙招,例如蚊香、驱蚊贴、花露水等,但是很多人会对一些带有刺激性气味的驱蚊用品感到不适,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要保持个人皮肤的清洁,少使用一些化妆品;
还可以制作小香囊,里面放一点薄荷叶、艾叶和陈皮。
最后,专家提醒:出现蚊虫叮咬之后,一旦皮肤出现大面积红肿、疹子,或者伴有高热等症状一定要去医院进行诊治,且不可掉以轻心。
记者:蒋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