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到老的下一句,读书读百遍的下一句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4-07-15 13:22:20

牢记*的嘱托,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读书态度、读书精神和读书方法,用革命家的自觉去做知行合一的读书人,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

读书学习,一直被老一辈革命家视为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培养高尚情操的重要途径。在如何读书学习上,老一辈革命家有着许多经典的论述和独特的诀窍。

《老一辈革命家的读书生活》(刘宝东著,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共六章,分别介绍了*只争朝夕的读书人生、*审慎求真的求知志趣、刘少奇啃硬骨头的学习精神、朱德追求真理的实践方法、*服务大局的治学观念和陈云绝不唯书的求实学风。

读书读到老的下一句,读书读百遍的下一句(1)

书中六位老一辈革命家嗜书如命、手不释卷,无论是求索真知的青年时代,还是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抑或是日理万机的建设时期,他们都没有放弃过读书学习,为我们树立了勤于阅读、知行合一的革命家读书的榜样。

学习是前进的基础

老一辈革命家虽然家庭出身背景不同,学习与工作经历不同,参加革命的时间也不同,但是,他们无一例外地重视读书学习。

*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1939年1月,在八路军延安总兵站检查工作会议上,*在谈到学习问题时指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有一句读书名言,激励了许多代年轻人勤奋读书,那就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无论是在南开学习,日本和法国留学,还是在战争与建设时期,*总是见缝插针读书。在全面抗战时期,*主持重庆南方局的工作,就是进步知识分子组织的读书会的常客。1963年,在国务院的一次全体会议上,*要求共和国的部长们多读书,提高理论修养。他指出:“不读书不行,不然我们总结经验、继续前进就要受到阻碍。提高认识水平不是*一个人或党中央几个*的事情,必须大家的水平提高才能前进。”

刘少奇一生秉持“学习!学习!再学习!”的精神,经常是“一路跋涉一路读书”。1948年12月,他在对马列学院第一班学员讲话时指出:“现在中国革命胜利了,不读书,可不成。以前在山头上,事情还简单,下了山,进了城,问题复杂了,我们要管理全中国,事情更难了。”不是说胜利了,就可以不读马克思主义的书了,恰恰相反,革命胜利之后更要多读理论书籍,否则“由于环境的复杂,危险更大”。

朱德一直是读书学习的“模范学生”。从青年时代起,他就深知“‘富国强兵的事’没知识不行”,在战争的间隙里读书,也是他军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德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学习是我们党的传家宝”。1954年5月,他在铁道兵庆功大会上指出:我们的社会是天天进步的,我们也应该天天进步。要想天天进步,惟有坚持学习。“不学习就会落后”,“就不能跟社会一道前进”。

*也是重视读书学习的典范。早在1941年,时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的*就要求部队的文化工作者具有虚心学习、认真探讨的态度,强调“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工作,学习是绝对不能少的”,只有重视读书学习,“将来才会有伟大的成就”。“革命不忘学习,战斗不忘读书”,成为一二九师官兵的共识和优良传统,许多最初目不识丁的放牛娃,后来都成为高级将领。

一直把自己当作“小学生”的陈云,把读书学习视为自己的“长期大学”。陈云认为,读书学习首先要端正态度,提高认识。他在1939年12月的一篇文稿中写道:“我觉得对于学习的意义认识得够不够,是决定我们能否下决心学习的关键。”在主持中央组织部和中央财经委员会工作期间,他带领大家成立读书小组,一起读书、交流、探讨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读书要从实际出发

读书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为读书而读书。所以,从实际出发,既是读书的起点也是读书的终点。

1938年3月15日,*在抗大第三期三大队毕业典礼上曾经给学员们提出:“社会是学校,一切在工作中学习。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无字天书’。”读无字书,就要深入社会实际做调查研究,以此来观察、了解和认识社会各种现象与问题的本质。调查研究自然离不开读书,*在进行调查研究之前和过程中,往往要阅读许多相关的地方志等资料,为调查研究作充分的准备。

*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他指出:“如果我们不把书本上的知识跟实际相结合,这个知识就是死的,没有用的。反过来说,不相信书本知识,只相信自己的狭隘经验,也是危险的。”新中国成立后,*在繁忙的政务活动之中,仍然挤出时间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曾经三上大庆,三上大寨,三上三门峡,五上梅家坞,三上邯郸,两次到邢台地震灾区,七次到密云水库。他也深入到煤矿井下向一线工人了解作业情况,在烈日之下与农民一起推水车等。利用这些调查研究,把理论与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

刘少奇对于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也有非常精彩的阐述。1941年,他在回复华中局党校教员孙冶方的来信时明确指出:轻视理论或者轻视实践“这两种意见都是错误的。一种是过分强调实践,轻视理论的重要性,轻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另一种是过分强调理论,轻视实践的重要性,轻视实践对理论的基源性与优越性。他们都没有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正确处理与正确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刘少奇更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调查研究。1961年,他曾经住在湖南省长沙县广福公社天华大队18天,全面细致地了解公共食堂、粮食、社员住房、山林、民主与法制等问题,摸清了各方面的相关情况,并且有效解决了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许多问题,成为党的历史上调查研究工作的典范。

朱德也明确指出,学习马列主义有两个基本要求,第一是能正确地认识客观现实、认识世界,第二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习马列主义一定要和实际联系起来,要能在实际中运用,要能改造实际,这才是真正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在工作中,朱德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调查研究程序与方法:一是在调研前大量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做到心中有数;二是与当地领导和有关人员谈话交流;三是召开座谈会,直接聆听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四是派遣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作补充调研。

*波澜壮阔的人生始终与书相伴,他一直主张要结合实际读书。1993年1月,他给孙辈们写了一封信:“我十六岁时还没有你们的文化水平,没有你们那么多的现代知识,是靠自己学,在实际工作中学,自己锻炼出来的。”“大本事没有,小本事、中本事总要靠自己去锻炼。”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也明确表明:“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讲的实事求是。”

陈云是自学成才的典范。他指出,读书学习一定要联系实际,但如果书还没有读懂,就不要急于去“联系实际”,弄得牛头不对马嘴,还不如先把书上的东西读懂。读懂就是真正地消化吸收,掌握了马列主义的原理和思想方法,就会自然地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把具体经验提高到一般理论,再拿这种一般理论去指导实际工作,“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学习一定要学到底

读书学习最大的敌人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是缺乏坚持精神。

在延安时期,为了鼓励干部学习,*曾说:如果我再过10年死了,那么就要学习9年零359日。*的晚年长期饱受眼疾困扰,为了坚持读书,他特地找人将书印制成大字的线装本,还请了北京大学的一位老师专门为他读书,他用终身学习践行了自己读书要“至死方休”的诺言。

*的坚定信念、高尚品德、政治智慧以及富有感染力的人格魅力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学习志向和“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学习精神。他不但在工作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就是在飞机上、火车上他也是手不释卷。机组人员回忆起*在飞机上学习的情景时说:“1959年前后,周总理经常到各省市视察、处理工作。在飞机上,还学习马列和*著作,批文件,找人谈话。有时从上飞机一直忙到飞机即将降落。机组乘务员看了,心里很不安,有时就悄悄走过去劝说总理休息一下,可是没有用。”有人统计过,*在近百次的飞行中,没有一次是乘机休息,在几百公里甚至更短的航程中,他也不忘阅读书报。

在陕北的时候,刘少奇鼓励身边的工作人员多学习文化知识,他在与时任中央警卫团班长许志望谈心的时候说:“学文化有困难,困难可以克服嘛。哪一个人的文化也是通过艰苦努力得来的,要有点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他还鼓励说:“一天学两个字,明白这两个字的意思,那么一个月就是六十个,几年过后你就是个‘秀才’,这种日积月累的道理你不会不懂吧,就看你有没有毅力了。”

20世纪60年代中期,80岁高龄的朱德认真通读了中央规定的高级干部必读的32本马列著作,其中大部分篇目都读了两遍,并且写了许多读书笔记,还在每本书后注上了阅读时间、地点和次数。他经常用“革命到老,学习到老,改造到老”鞭策自己,用“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勉励周围的同志。1939年,康克清曾经给朱德写信说,“你见书便读,学而不厌,总是前进着”。女儿朱敏也回忆说,“几十年来,父亲始终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列著作和*的著作,无论工作多么繁重、紧张,学习从不间断”。

*在谪居江西的岁月里,差不多每天上午去工厂参加劳动,下午和晚上的时间主要用来读书,他意识到这是他难得的沉下心读书和思考的机会。在所读的书中,除了大量马克思、列宁、*的著作外,还有不少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以及哲学时政等方面的书。这次全面系统并且长达三年之久的读书生活,意义实在重大。正是在边读书边思考的岁月里,*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路更明确、信念更执着、意志更坚定。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如何防止读书半途而废,陈云特别倡导组织起来一起读书。陈云认为:“读书最好有个小组,几个人在一起讨论一下,可以互相启发,程度低的还可以得到程度高的同志帮助。”据此,他在中组部组织了一个学习小组,从1938年到1942年坚持了5年,这个学习小组被形象地称为“窑洞大学”。陈云自己也是坚持不懈,曾规定自己每星期至少读三四十页书,并且每字每句都必须读懂。*曾经当面表扬陈云“挤”时间读书学习的做法:“陈云同志有‘挤’的经验,他有法子‘挤’出时间来看书、来开会。”可以说,陈云是“挤”时间坚持读书学习的典范。

书中介绍的六位老一辈革命家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读书故事,限于篇幅,不能一一介绍。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不仅对为什么要读书学习、如何读书学习、读什么学什么、怎样读书学习留下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重视读书学习优良传统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始终把学习作为党的最重要的“优良传统”,干部成长的“看家本领”,作为克服“本领恐慌”的重要途径。2013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牢记*的嘱托,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读书态度、读书精神和读书方法,用革命家的自觉去做知行合一的读书人,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来源:《中国政协》2024年第11期,作者朱永新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原标题为:《像革命家一样读书——读刘宝东〈老一辈革命家的读书生活〉》)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