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棠擅长什么创作,刘绍棠简介主要作品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4-07-15 22:49:15

刘绍棠擅长什么创作,刘绍棠简介主要作品(1)

刘绍棠

走进人民心灵深处——刘绍棠创作的启示

李朝全 | 文

日前,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了一套20卷的“刘绍棠大运河乡土文学书系”——《刘绍棠文集》,文学评论界给予了高度肯定。刘绍棠于1996年去世,迄今已22年,然而他的不少作品仍旧不断再版,还有那么多的读者喜欢和阅读他的作品。这,不能不令人深思,也能给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一个作家应该怎样写,写什么,应该如何为人处世,才能成为一名深受读者大众喜爱的作家?怎样的作品才能具有长久的思想和永恒的艺术魅力?

谈到刘绍棠先生的创作,我早在念大学时就曾读过他的作品,至今对《蒲柳人家》《小荷才露尖尖角》《豆棚瓜架雨如丝》《青枝绿叶》等作品还留有印象。他在创作上的清新淳朴优美的风格,乡土气息浓郁的特色,让他在文坛上独树一帜,惹人注目。他一生创作勤奋,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小说、散文等作品,承袭了沈从文、汪曾祺、孙犁一脉清新优美的特色,被视为是“荷花淀派”的重要代表。

自我定位为一个“土著”

刘绍棠说他自己是一个土著。因为他写的都是土著的生活,都是最土气的,就是北京通州北运河沿岸儒林村老百姓的生活。儒林村是他创作的根据地,运河人家是他永恒的创作母题,他“写了几百万字,没有一篇不写运河,没有一篇不写通州”。这是一个作家非常自觉的身份意识。刘绍棠喜欢自称笔耕农,他认为自己手中的这支笔同儒林村乡亲们手中的锄头一样,都是一种生产工具,彼此之间完全平等,他耕种的是纸上的“一亩三分地”“到了头还是个农民”。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人民之子、运河之子、乡土之子,因此他要忠诚执着地写人民。我认为这是一个可以被称为“人民作家”最宝贵的立场,亦即人民立场。正是因为有这种接地气、贴人心的写作,一辈子都在写通州家乡、写通州的乡亲们,因此刘绍棠的作品给我们带来的是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是一种清新、纯朴的气息。他一向“好吃农家饭,暖身粗布衣”,即便是在离开家乡进城学习工作后,每年仍常回故里,乡亲们也总是盛情款待。他是一个身在人民中间的书写者、代言人,一辈子都在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歌唱。早在13岁他就开始发表作品,被称为“文学神童”“神童作家”。他的作品一部接一部出版,让家乡人叹为惊喜,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与此同时,刘绍棠说,他对家乡怀着无尽的眷恋和热爱,毕其一生都对人民抱有不可言说的无尽的挚爱。因此,他的作品会深受人民的喜爱,他本人也受到了人民的保护、爱戴和推崇。他曾给自己五百多万字的作品浓缩评定为八个字:田园牧歌,微言大义。钱锺书称赞他的小说好比园子里采摘的鲜菜,热炒冷拌的一桌佳肴。刘绍棠则把自己的一部部作品比作是打糊饼、摊煎饼、轧饸饹、金裹银儿、贴饼子、熬小鱼、马齿苋大馅团子……因此许多人都“吃个没够”。他的作品受到了一众评论家的称赞,但他最心悦诚服的却是家乡一位农妇的评语:“旱甜瓜另个味儿。”1992年,通州为他建立了刘绍棠文学艺术档案库,授予他“人民作家,光耀乡土”的称号。可见,乡亲们和刘绍棠是互相滋养、相互哺育的关系,人民用自己的情感和生活哺育了一个优秀的作家,这个作家又用他真诚的作品反哺他的故乡和乡亲。

坚持做人作文一张脸

为谁创作,这是一个创作立场问题,创作立场是一个作家创作的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如何创作,如何为文,则是一个作家的创作观。刘绍棠说,他的创作一直都立足于乡土大地。他最早的成名作是短篇小说《青枝绿叶》。这至今都是文坛佳话:1953年刘绍棠读高中的时候,《青枝绿叶》就被编入高中语文教材。一个学生在自己的语文教材中读到自己的作品,这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甚至可能是绝无仅有的。他是一个早慧的作家,从创作伊始他就非常自觉地传承鲁迅所开启的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传统。对鲁迅的作品他怀着崇高的敬意,而且秉有自觉地传承乡土文学传统的意识。他一辈子都在为运河写作,为通州写作。他所写下的一系列作品,实际上都是为乡土中国画像,为北方的人民画像,为乡亲们画像,为历史存照。

刘绍棠擅长什么创作,刘绍棠简介主要作品(2)

《刘绍棠文集》

刘绍棠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刘绍棠坚持做人作文一张脸,不当两面派,人如其文、文如其人,风格即人格,他做人跟作文是一致的,这对其他作家都是有启示的。他说,活着,是为了干活,是为了争口气。1989年刘绍棠因为中风,导致左臂瘫痪,不得不坐在轮椅上,但却依然雄心壮志。他豪迈放言:“坍我半壁江山,留下有用的右侧,天不灭刘!”他的右手还能写作,他的语言文字、思维能力都没问题,在1989年以后他依旧高产、丰产,高质量作品不断推出,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

他的这种创作精神,沿袭自家乡人民的教诲和在学校所受到的教育熏陶。在北大读书时,当年王瑶先生说过,人到65岁脑力衰退,不写文章是坐以待毙,写文章是“垂死挣扎”;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垂死挣扎”。刘绍棠正是传承了师长前辈们的这种精神,一直在顽强写作,而且坚持自己正确的价值观。思想和价值观是他写作的基石,他写的《蒲柳人家》《青枝绿叶》等文学史上的名篇,倾情抒写运河岸边人家的爱与忧愁,表现的是老百姓的生活和寻常日子。

人物形象接地气

刘绍棠创作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刘绍棠文集》只是其作品的一个精华荟萃,他的作品并不止这些。但即便是从这套20卷的书系中,也可以看出他的创作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包括小说、散文、纪实、传记方面都有优秀之作。他的许多作品为当代文学史上的人物画廊增添了新的角色,譬如像《蒲柳人家》中的何大学问、何满子、莲姑等,而且这些人物都非常接地气,鲜活而真实,都受到了读者的认可。同时,他也受到孙犁等前辈作家的深刻影响,他自己也是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擅长将老百姓生活日常写得清新纯朴、有滋有味、五味杂陈。

因此,刘绍棠这样一个作家给我们今天的作家和文学创作的启示,起码有这些方面。首先,作家要有自己创作的根据地。其次,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人民生活,走进人民情感和心灵深处。最后,用心、用情、用功书写时代新人物,塑造精彩中国人的形象,讲述精彩中国的故事。这样的作家才能深受群众欢迎和喜爱,这样的创作才能传得开,走得远,立得住,留得下,具有恒久的价值。

作者:李朝全,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研究员

本文发表于《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21日 16版

▼点击【阅读原文】跳转购买链接

| 往期精选 |

十月文艺

刘绍棠擅长什么创作,刘绍棠简介主要作品(3)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