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荷花两首,写的是让人爱慕的,荷花一样的少年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
寤寐无为,涕泗滂沱。“诗经陈风《泽陂》
那水泽的岸边,有菖蒲与荷花,我看见一个美好的人,他轻轻走过。
我忽然感到了悲伤,晚上都睡不好觉,半夜里忽然大哭起来。
一首春秋郑国的陈国民歌,记录了一个感情的片段。有人说这是男子看到一个美貌的女子,他忽然被爱情击中,开始辗转相思。
但是,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是女孩子爱上男子呢?
荷花是古老的物种,原始人类采集的蔬菜和果实中必有荷花,这是无须质疑的,因为在人类出现之前,它已经存在,它不止是人类的食品,是一切需要生存的在它四周的动物的食品的来源。
在种植业不发达的原始社会,采集野生的食物,是一种必须。呦呦鹿鸣食野之萍,固然可以说成是春天的水萍,食草的野生动物大抵也不会错过荷叶的嫩叶和嫩茎,因为它们就在附近,芳草鲜美,水草新嫩。
人类的手脚更为发达,漂浮的嫩萍可以吃,有着根茎的嫩荷叶,嫩茎不过是费点力气手脚并用地采集,何况手探到荷花的根部,还有藕,不可谓不是宝藏。
逐水草而居,至少上古之人因为食物必然如此。在种植水稻麦田之前,人类和水和荷花的关系亲密。那原始人类的衣裳必有荷叶,因为比起其他的树叶来,荷叶大,缝制面小,遮风挡雨。
农业文明的出现,当然不是凭空而来,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种植技术,人们最愿意选择的居住点,一定会有池塘沼泽湖泊,因为不为其他,那荷花和鱼虾就能天然提供许多食物,弥补农业的不足。所以从现在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距今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遗留物里,碳化的粮食和莲子同在,可以看到荷花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品地位。
而荷花只要有水和沼泽,是不需要进行精细的农业管理的。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荷花,除了观赏荷,大多数还是保留着较为原始的风貌。也就是说,你现在在野外看到的夏天的荷花,和千万年前,并无有太多不同。
那曾经站立过先民的荷花背景最容易打通你的历史感和归宿感,永恒之美,原是如此。
文字自然是稍晚人类的历史,而记录民间的诗歌又晚了一段时间。还好有先秦时代的诗经,记录了民间美丽的歌声,距今至少2200年到3000多年。
此时古中国已经进入农业社会,虽然是奴隶制,但是相对安稳的生活,使人们有精力去追求爱情甚至回味爱情,这是生产力促进时代精神的进步。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
不见子充,乃见狡童。”诗经 (先秦)国风郑风《山有扶苏》
这是春秋时代郑国的女子的歌声。郑国的祖先是周朝的王族,此地在古代气候温润,物产丰富,自然有一种松弛的大国气象,民风保留着原始社会和部落的开放和浪漫。比如后代流传的上巳节就是郑国那里每年三月男女河边祭祀游玩的民俗。
这一首就更浪漫,没有后世男女大防的郑国普通男女,一起下田,出门交友,女子约会了一位美男子。
因为子都是郑国有名的美男,他的名声是如何传播出去的呢?这不能不说郑国还是相当开放,官员上朝或者打仗回来,没有后世那么多不让百姓观看的阶层礼仪,所以这位美貌年轻英俊有为的士大夫成为了老百姓的偶像,他是郑国的潘安。年轻貌美,勇敢多金,这个别人家的孩子俘获了全民的热爱。
选女婿都希望像子都一样,何况年轻的女孩子,心上人一定要有子都的俊美。子都成为帅哥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