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民间传说100字,广西壮族民间传说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4-08-04 19:01:25

摘要:民间传说并不一定完全虚构,背后往往有其真正社会背景,正是借着民间传说的这个载体来记录其中的真正历史。我们今天试着从《莫一大王》中社会进程、文化发展和生存环境三个角度来分析一下壮族的社会发展和生存状况,借此知晓些许历史实况。

关键词:莫一大王;壮族;社会发展;生存环境

《莫一大王》传说各地版本不一,在细节和具体情节都多多少少不一样,但是其中的主要干线和故事内核一致。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多个版本来具体分析这篇广为流传的传说背后的壮乡世界。

一、英雄主义背后的小农社会

《莫一大王》传说中,最为突出的是莫一大王的聪明才智和本领强大。壮族多生活在终年温暖的亚热带地区,过着相对稳定的采集耕作生活,但要想在地形复杂的崇山峻岭中生活,除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外,聪明才智也是必不可少的。其次稻作农业要求精耕细作,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也较其他民族高。进而这种特殊的生存环境和社会进程就养育出壮族人民对智慧的推崇,经年累月,在其心中形成对智慧的认同赏识。这种对智慧才智的推崇在壮族人的历史发展中极为显眼。

在农耕社会里,牛是极为重要的生产工具,是先进生产力的象征,在《莫一大王》中莫一认牛作父,都透露出了极为明显的农耕文化社会的信息。而且传说中的葡萄、竹子都是有人种植的,这些都是农耕社会的典型代表。正是因为壮族早早迈入农业文化社会,加之分散居住,社会的经济就变成了自给自足的封闭性自然经济。在此影响下,壮族人民的关系就较为松散,也就使传说中的莫一大王成为了单打独斗形的英雄。

二、屡次误事的女性形象代表的男尊女卑背后的儒家文化

阅读《莫一大王》传说时,对皇帝及其鹰爪的行为尚不觉得有多么可恨,或者说其行为尚在认知可以接受范围,但是其母亲的行为就让人犹为可恨。先是怀疑莫一的妻子出轨,后又屡次破坏莫一大王的抗击计划,甚至连莫一最后三次死而复生的机会都因为她而*,按道理来说作为一个母亲是不应该这样对待孩子的。在另外的一些版本的《莫一大王》中,说这位母亲是继母,这似乎能够提供些许解释,但是这必然不是其背后最核心的问题所在。

之前说过,壮族居住的地方是生存条件较为良好的亚热带地区,这种地理环境造成了壮族人民兼容开放的性格(相对于居住在深山老林里的苗瑶侗族),加上中原王朝的人口迁移和其自身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得壮族人民跟中原地区的交流较早较多,而且主要体现在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因此儒家文化也深深影响到壮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男尊女卑的观念思想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

壮族的原始神中女神是非常少的,而且壮族的民间文学中女性的正面形象也是非常少的,女性形象的夸赞更是少之又少,就连壮族人民喜爱的唱歌犹为突出的刘三姐,也是喜欢、崇拜其歌背后的聪明才智而并非其女性本身形象。正是在这种男尊女卑的观念下,莫一大王神话传说里,我们看到的女性(诸如其母亲、妻子)都是以坏事者的形象出现的,女性形象也是起破坏消极作用的。这些描写都鲜明的表达了对女性形象的批判,突出了男尊女卑的思想。

三、反抗背后深受中原统治阶级压榨的实情

在民间文学中,以反抗为主题的作品众多,而《莫一大王》这篇神话传说中除了歌颂莫一大王的神勇和聪明外,就是讲他和皇帝(代表中原封建统治阶层)的斗争,这种神话的原型必然是有一定的社会实情的,所以这里的反抗必然是历史上饱受压榨形成的意识烙印。

相对于其他少数民族来说,壮族人民生活得地理位置较为优越,社会发展较为先进,这就造成了其接受统治阶层得管理程度较深,使得其管理难度比起苗瑶侗得其他少数民族来说小的多。毕竟要去深山老林里找那些难以沟通、贫穷、凶悍的山林民族征税,摊派劳役可远远比跟有固定居所、较为“开化”的壮民交流困难多了。于是中原统治阶层下的流官形成这样的观念,对于越温顺的被统治阶层压榨越狠,反而对于那些“不服王化”的生民,则是尽量教化,甚至采取安抚手段,防止他们作乱。而大多数壮民正是他们眼中“较为温顺”的山民,可以编户齐民,这使得壮族人民被真正纳入管理体系当中。

这种情况导致了壮族人民能够较为安稳的生存和繁衍(现在壮族作为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与此不无关系),但同样的,也就面临着统治阶层最直接的剥削压榨,征收重税、摊派劳役自然是再正常不过了,甚至还有用壮族人民去镇压另外一些少数民族的情况。假使年年风调雨顺也还过得去,但是早已进入小农社会的壮地,但凡有点旱涝灾害就难以生活,于是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反抗、被镇压、加重剥削、反抗,正是在这种反反复复的反抗与被镇压中,观念中的反抗意识被世世代代口口相传,形成了一系列的民间作品,直到现在记录于纸面上为止。《莫一大王》传说中莫一大王多次的反抗计划恐怕正是源于此。

总结:

民间传说往往是虚构的,但是其利用熟悉的环境和与当地背景相关的人物,能够从侧面给我们展示一个当时的社会,所以往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为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现状提供佐证。而这篇《莫一大王》就向我们透露出了已经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已经进入小农社会的壮乡,体现了汉壮民族之间的融合,同时其中的反抗事迹又向我们展示了壮族人民艰难的生存环境和反抗封建统治的决心。

参考文献:

卢静宝.试从民间故事看壮族与侗族的审美迥异[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No.112,170-171 175.

屈永仙.从民间英雄故事谈傣族与壮侗民族的同源文化[J].百色学院学报,2017,v.30;No.150,39-44.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