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听得进别人劝告的句子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4-08-30 21:26:34

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听得进别人劝告的句子(1)

前言

打开电脑,整理原先电脑中的库存,偶尔发现一部自己整理的集子,中国传统文化与课外文言文。

这是18年时的一部约稿,后来由于一些原因未能达成而束之高阁。再后来也就无从想起,直到今日又重新发现,阅之已有沧桑之感。其实,到现在,自己什么作品都没有发表,这些整理耗费了我很多事日的光阴与精力,结果却没起到丝毫作用,现在想来实在可惜。

因此,今天借助头条的平台,分章发出来,以示对往日之回忆。部分地方加以修改,以期对中考学生有一点借鉴。那样,我更会感到莫大的慰安!

本集子课外文言文部分共分十个主题。今天发的是第七个主题:

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听得进别人劝告的句子(2)

说话艺术

(劝谕篇)

【主题导入】

古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话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艺术。面对不同的年龄,面对不同的身份,面对不同的个性,选择合适的说话方式,更易于让人接受,更易于情感和观点的交流。经典著作中,古人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让我们一起走进经典,去感悟高超的说话艺术吧!

【原创模拟】

(一)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④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⑦天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⑨,亦验其辞⑩于王前。田忌遂走。

(《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①闬:念hàn。 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 ③曲桡:桡,念ná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 ④说:念shuì,劝说,说服。 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 ⑥卜:念b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 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 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 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 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 成侯邹忌为齐相 为:

(2) 田忌遂走。 走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译文:

3、给下列句子用“/”划分朗读时的停顿。(限划两处)

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

4、为了陷害田忌,公孙闬采用了什么手段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从“田忌遂走”的结局来看,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

【参考答案】

1、(1)作,作为 (2)跑、逃走、逃跑、出逃。

2、邹忌认为(公孙闬的话)正确,就劝说齐王派田忌去攻打魏国。

3、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

4、罗织罪名,造谣诽谤

5、偏听偏信(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成侯邹忌是齐国的相国,田忌是齐国的大将,两人感情不睦,互相猜忌。公孙闬献计给邹忌说:“阁下何不策动大王,令田忌率兵伐魏。打了胜仗,那是您策划得好,大可居功;一旦战败,田忌假如不死在战场,回国也必定枉死在军法之下。”邹忌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劝说齐威王派田忌讨伐魏国。

谁料田忌三战皆胜,邹忌赶紧找公孙闬商量对策。公孙闬就派人带着十斤黄金招摇过市,找人占卜,自我介绍道:“我是田忌将军的臣属,如今将军三战三胜,名震天下,现在欲图大事,麻烦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凶如何?”卜卦的人刚走,公孙闬就派人逮捕卖卜的人,在齐王面前验证这番话。田忌闻言大恐,出走避祸。

 

(二)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①。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②,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贾谊集》)

【注释】①吊:慰问、吊唁②不肖:品行不好

1、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C.楚王/不知/臣之不肖 D.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孙叔敖为楚令尹 为:

②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 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

译文:

②位已高而意益下。

译文:

4、 劝告有直言和婉言两类,“老父”向孙叔敖进言时采用了哪种方法?在人与人交往中,你欣赏这种说法吗?请说说理由。

5、从文中可以看出孙叔敖有着怎样的优秀品质?

答:

【参考答案】

1、B 解析:根据句意,正确的划法应是: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2、① 担任 ② 离开

3 、①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

②地位越高,要越为人谦恭

4、“老父”运用直言的方法。

示例:欣赏。直接陈述利害,可以产生“苦口良药”的劝说效果。

不欣赏。直言有时容易伤人,可采用婉言的方法利于别人接受。

5、善于纳谏,虚怀若谷,虚心请教,爱国爱民。

【参考译文】

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国的官吏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知道我没有贤德,让我当了宰相,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独自来吊唁,莫非有什么见教的吗?”老人说:“是有话说。身份已经很高贵但是待人骄傲的人,人民会离开他;地位已经很高但是擅弄职权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已经很多但是不知足的人,祸患就会和他共处。”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聆听并接受您的命令,愿意听您余下的教诲。”老人说:“地位越高,要越为人谦恭;官职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足够把楚国治理好了!”孙叔敖回答说:“您说得真对,我会牢记在心的。”

(三)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奚以薛为?夫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益一言臣请烹( )

(2)乃辍城薛(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

译文:

3、客是如何劝谏的?请简述劝谏的过程。

4、从“乃辍城薛”来看,靖郭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增加 (2)停止

2、靖郭君田婴准备在薛邑筑城墙,门客多来劝阻。

3、首先,客用说三个字获得靖郭君的接见;接着利用靖郭君的好奇心获得敞言的机会;最后运用比喻的方式,劝谏成功。

4、从善如流(能够听取正确的言论)

【参考译文】

靖郭君田婴准备在薛邑筑城墙,门客多来劝阻。靖郭君叫传达人员不要给那些门客通报。有一个齐国门客要求接见,说:“我只要说三个字就行了,多说一个字就请把我烹死。”靖郭君就召见了他。门客急步前来禀告说:“海大鱼。”说完转身就走。靖郭君说:“你不要走,留下把话说完吧。”门客说:“我不敢拿死来开玩笑。”靖郭君说:“别这么说,您继续说下去。”门客说:“您没听说过海大鱼吗?用鱼网捕不到它,用鱼钩牵不上它;可是,当干得连一滴水都没有时,小小的蚂蚁、蝼蛄也能制服它。如今齐国也是您的水呀。如果您永远拥有齐国,要了薛邑又有什么用呢?可是当您失掉了齐国,即使把薛邑的城墙筑得天一样高,又有什么用呢?”靖郭君说:“好。”于是放弃了在薛邑筑城墙的打算。

(四)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 ① 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② 少孺子:年轻人。③ 三旦:三天。④ 委身曲附:变着身子紧贴着树枝。⑤ 务:一心,一定。

1、这个故事后来演化成一个广为熟知的成语,你知道吗?请你写出来。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吴王欲伐荆 (想要) B、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左边和右边)

C、 乃罢其兵(于是) D、如是者三旦 (这样)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译文:

4、舍人如何劝谏吴王罢兵的?

5、 这个故事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B 解析:这里指的是“近侍”的意思。

3、这三者都一心想得到他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及后面的祸患。

4、采用设喻(类比、讽谏)的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过失。

5、示例:⑴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危险。⑵不能见利而忘害,居安而忘危。⑶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参考译文】

吴王要进攻楚国,向左右大臣警告道:“如有人敢于进谏,就叫他死!”有一位舍人名叫少孺子,想谏又不敢,他就怀揣弹弓到后花园去,露水洒湿了衣裳,这样过了三个清晨。吴王知道后说:“你来,何苦把衣裳淋湿成这个样子?”少孺子回答道:“园子里有树,树上有蝉,蝉在高高的树枝上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就在它的身后。螳螂俯着身子向前爬去要捉蝉,而不知黄雀在它身傍。黄雀伸着头颈要啄螳螂,而不知在它的下面有我手中张开的弹丸。这三者都想得到自己的好处,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患啊!”吴王说:“您说得好啊!”于是停止用兵。

(五)

楚将伐齐

楚将伐齐,鲁亲之,齐王患之。张丐曰:“臣请令鲁中立。”乃为齐见鲁君。鲁君曰:“齐王惧乎?”曰:“非臣所知也,臣来吊足下。”鲁君曰:“何吊?”曰:“君之谋过矣。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何故也?”鲁君曰:“子以齐、楚为孰胜哉?”对曰:“鬼且不知也。”“然则子何以吊寡人?”曰:“齐,楚之权敌也,不用有鲁与无鲁,足下岂若令众而合二国之后哉!楚大胜齐,其良士选卒必殪,其余兵足以待天下;齐为胜,其良士选卒以殪。而君以鲁众合战胜后,此其为德也亦大矣,其见恩德亦其大也。”鲁君以为然,身退师。

1、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楚将伐齐 ( )

(2)鲁君以为然( )

2、翻译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子以齐、楚为孰胜哉 ?

译文:

3、用自己的话说说鲁君退兵的原因。

4、这个故事对你说话方面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1)攻打 (2)正确

2、您以为齐、楚两国谁可以获胜呢?

3、他认为张丐说的正确(鲁君以为然)。

4、启示:我们善于明白别人内心所需。(大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楚国将要进攻齐国,而鲁国与楚国亲善,齐王为此担忧。张丐对齐王说:“我可以让鲁国保持中立。”于是张丐为齐王去见鲁君。鲁君说:“齐王是害怕了吗?”张丐说:“这个我不了解;我是来哀悼您的。”鲁君说:“哀悼我做什么?”张丐说:“您的主意打错了。您不去帮助战胜者,而去帮助失败者,这是为什么呢?鲁君说:“您以为齐、楚两国谁可以获胜呢?”张丐说:“鬼都不知道。”那末,您为什么哀悼我呢?”张丐说:“齐、楚两国势均力敌,并不是因为是否有鲁国参与,就有什么变化。您何不静观两国相斗,等有了胜负结果以后,再决定行动,这样不就可以保全自己的兵力了吗?如果楚国战胜齐国,楚国精兵锐卒必定都会战死,剩下的士卒便不能抵御其他诸侯;如果齐国战胜楚国,齐国精兵锐卒也必定都会战死,这时,您出兵援助战胜者,定将大有收获,他们也将非常感激您的援助。”鲁君听了以后,觉得很对。于是立即撤兵。

(六)

晏子谏*烛邹

景公①好弋②,使烛邹③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之。晏子日:“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之 。”公曰:“勿*,寡人闻命矣 。”(摘自《晏子论罪》)

【注释】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 ②弋〔 yì〕,本指用带着绳子的箭来射鸟,这里指捕鸟。 ③烛邹,人名。

1、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1)景公好弋( ) (2)使吾君以鸟之故*人( )

2、比较下列加点的各组文言词在句中的不同含义或用法。

(1)公怒,诏吏*之( )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 )

(2)以其罪而*之( ) 以吾君以鸟之故*人( )

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

4、晏子是如何达到劝谏目的的?

5、古人说过: “忠言逆耳利于行”,通过上边事例,你对这句话有着怎样的理解?

【参考答案】

1、(1)喜欢 (2)原因

2、(1)代词,指烛邹;代词,指罪。(2)听到 以(1)认为 (2)因为

3、你是我们君王的养鸟人,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

4、晏子没有从正面指责齐王,而是从维护他的根本利益出发,顺着他的话进行劝谏,列出烛邹的三条罪状,指出枉*无罪之人的荒唐行径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

5、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

【参考译文】

齐景公喜欢捕鸟,让烛邹管理那些鸟,不久,鸟飞走了。齐景公十分生气,下令想让官吏*了他。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行,请让我将他的罪行一一列出,根据他的罪责*掉他。”齐景公说:“好。”于是齐景公就召见了烛邹。晏子在齐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烛邹!你是我们君王的养鸟人,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君王为了一只鸟而要*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是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罪状列完了,请*了他。”齐景公说:"不用处死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七)

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则将退兵;不亲,则且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而齐、燕之计过矣。且赵之于燕、齐,隐蔽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则明日及齐、楚矣。且夫救赵之务,宜若奉漏壅,沃焦釜。夫救赵,高义也;却秦兵,显名也。义救亡赵,威却强秦兵,不务为此,而务爱粟,则为国计者过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则且遂攻之 之: (2)宜若奉漏壅 宜: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

译文:

3、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项是( )

A、齐、楚救之 B、而齐、燕之计过矣

C、是秦之计中 D、且夫救赵之务

4、苏秦劝谏齐王的看法是 (用文中原句回答)

【参考答案】

1、(1)代长平(2)应当

2、赵国粮食不够,向齐国请求援助,可是齐国不答应。

3、A 解析:A项是代词,其余三项都是助词“的”。

4、宋昭公亡而能悟。

5、听之以却秦兵

【参考译文】

宋秦国攻打赵国长平,齐国、楚国救援赵国。秦王谋划说:“齐国、楚国援救赵国,如果三国关系亲近,那么我们就退兵;如果不亲,那么我们就继续攻打长平。”

赵国粮食不够,向齐国请求援助,可是齐国不答应。苏秦对齐王说:“您不如答应赵国的请求,以此使秦国撤兵;如果不答应赵国的请求,秦兵就不会退却。这样,正中了秦国的计,齐、燕两国就失策了。况且赵国对燕国和齐国来说,就等于燕、齐的屏障,这就像牙齿有嘴唇保护一样,没有了嘴唇,牙齿就要受冻。今天秦国灭了赵国,明天就要轮到齐、燕了。而且救赵一事,就该像捧漏瓮,浇烧*锅那样急迫。援救赵国,这是大义之举;使秦兵退却,又具有美名。坚持正义,救援将亡的赵国;发扬威力,能迫使强大的秦兵退却,齐国不去致力于这样的大事,却只要求爱惜粮食,这是为国家出谋划策的人有过失啊。”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