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读过《红楼梦》小说的人,大约都对下面这段话有印象:
这里凤姐忽又想起一事来,便向窗外叫:“蓉哥回来。”外面几个人接声说:“蓉大爷快回来。”贾蓉忙复身转来,垂手侍立,听何指示。那凤姐只管慢慢的吃茶,出了半日的神,又笑道:“罢了,你且去罢。晚饭后你来再说罢。这会子有人,我也没精神了。”贾蓉应了一声,方慢慢的退去。
《红楼梦》被认为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前文的只言片语,往往在后文中突然照应,读者从这种照应的寻觅中得到了不少乐趣,以至于看到这段描写,总觉得是不是照应着后面的什么段落。可巧:
其一,在后文里焦大骂宁国府里“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可见宁国府的关系相当混乱;
其二,在“见熙凤贾瑞起淫心”里,被王熙凤派去整治贾瑞的就是贾蓉和贾蔷俩兄弟;
其三,六十八回“酸凤姐大闹宁国府”里说,“凤姐喝了两口,便起身回去。贾蓉亲自送过来,进门时,又悄悄的央告几句私心话,凤姐也不理他,只得怏怏的回去了。”——看着就好像这俩人有什么隐秘似的,否则这“私心话”会是什么话?
贾蓉和王熙凤这么亲近,再加上宁国府的“家风”不大好,就让人怀疑王熙凤叫贾蓉回来,好像有什么内情,是不是这样呢?
(一)王熙凤为什么把贾蓉唤回来有许多人注意到王熙凤把贾蓉唤回来之后有问题想问、但又没问出口的这个细节。他们也给出了一些解释,我们先看看别人是怎么说的:
第一种说法,认为王熙凤把贾蓉叫回来,是和钱财有关。王熙凤是荣国府主事的,贾蓉是宁国府的“小大爷”,乍一看好像没什么关系,实际上在财物上的牵扯还很大。不提这次贾蓉就是来借玻璃炕屏的,就是以后秦可卿出丧、修造大观园时,在荣宁二府的人员安排等方面,王熙凤也很能说得上话的,甚至还可以“协理宁国府”。贾蔷被安排去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贾蓉还特地悄悄跟凤姐说“婶子要什么东西,吩咐我开个帐给蔷兄弟带了去,叫他按帐置办了来。”虽然凤姐明面上没搭理他,但俩人有些钱财上的合谋,也是很有可能的。
还有人说,“极可能是王熙凤在面放账做高利贷,弄权换钱等事都是由贾蓉帮忙料理,其间贾蓉赚些好处,王熙凤此事是想找对方对账之类。”——这种猜测有些过头了,王熙凤放高利贷自然有平儿和旺儿媳妇帮着搭理,何必在宁国府横生枝节?
第二种说法,认为王熙凤是在摆谱。因为王熙凤把贾蓉唤回来时,刘姥姥正在跟前。有人说,凤姐当着刘姥姥的面把贾蓉这么个侄儿呼来唤去的,是为了摆摆架子,告诉刘姥姥自己的地位,“我侄儿该是这样才对,而且我要他回来就回来,吩咐话他也得垂手听着。”单看刘姥姥初进荣国府见王熙凤时候的待遇,这种想法未必无因。周瑞家的带着刘姥姥进了门,平儿正在给凤姐上茶:
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
这里蒙府本有个侧批:“‘还不请进来’五字,写尽天下富贵人待穷亲戚的态度”。可见对批注者感到王熙凤怠慢了刘姥姥,但他可能误会了曹雪芹的原意。王夫人对刘姥姥的态度是“他们家原不是一家子”,因为都一个姓,“偶然连了宗的”,认真来说,这根本就不是个正经亲戚。虽然不可慢待,但也不用在意。周瑞家给王夫人回刘姥姥事时,“略待半刻,见王夫人无语,方欲退出”,可见王夫人并没有把刘姥姥往心里去。晚上王熙凤去王夫人那里,王夫人连问都没问刘姥姥。
王熙凤这样惯于和人打交道的人精,有什么必要和刘姥姥这样几年见不了一回的穷亲戚摆谱?她如果真的想摆谱,那就连见都不用见,平儿就能顺顺利利打发了。从字里行间看,王熙凤对刘姥姥有一些提防,不愿多谈,但贾府还是肯接济她的,总体上还相当客气,并不冷漠,更没有居高临下的鄙夷态度,也正因为这样的客气,最后才结下了一段善缘。
(二)生活中的王熙凤我们来看看凤姐的为人。
凤姐在小说中不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正面人物,她的劣迹主要在“铁槛寺弄权”这一部分体现出来。为了挣不义之财,她漠视人命,这是她身上洗刷不掉的罪案。不过在小说中,王熙凤对钱财、对家族、对家庭的态度又分得相当清楚。在后两者上,王熙凤表现得相当正派,简直是荣国府中闪闪发亮的一盏明灯。
王熙凤为撑住荣国府家务所付出的辛苦,这里暂不多谈,我们主要看看王熙凤的“个人生活”。
王熙凤对出轨的宽容度非常低,这一点在尤三姐事件上就能看出。在小说中,凤姐本人在这方面的行事也没有一丁点可以指摘的地方,简直是个范本一样的人物。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
第一,平儿发现贾琏偷腥,贾琏说:“他防我象防贼的,只许他同男人说话,不许我和女人说话,我和女人略近些,他就疑惑,他不论小叔子侄儿,大的小的,说说笑笑,就不怕我吃醋了。”平儿是这样回答的:“他醋你使得,你醋他使不得。他原行的正走的正,你行动便有个坏心,连我也不放心,别说他了。”
荣国府中,和王熙凤走得最近的就是平儿,王熙凤的大事小事,平儿统统知道。她对凤姐的评价是“他原行的正走的正”,就靠这几个字就能确定凤姐在这方面的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