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俗语“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揭示的是生活哲学问题和对少部分人的批判。意思是用通常道德标准衡量,一个貌似可怜之人现实的不如意,一定是由于之前的过错造成的或咎由自取,知道自己错了还屡教不改和咎由自取即是此类人的可恨之处。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世背景很可怜的人,为了更快的实现自己的目标,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这些人虽然可怜但并不值得同情。对于这些人,很多人都会形容他们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可怜之人”,自古以来,社会上从来就不缺乏可怜之人。这些人因为生活不顺、或者过于贫困,导致饥寒交迫。杜甫曾写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要知道,古代底层的老百姓生活都比较艰辛,经常入不敷出,所以被饿死冻死在路边的场景经常能看到。可谓是真正的可怜之人了。
但加上“必有可恨之处”就不一样了。虽然单看这句话的意思,似乎对“可怜之人”有些刻薄,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些这样的人,他们终日懒懒散散,并没有努力完成自己的事情,却心怀各种不切实际的梦想,想要一夜暴富,想要一夜成名。甚至有些人在利益的驱使之下,最终做出了违法乱纪的事情。最后不仅连正常的生活都没保住,还落得被关进监狱的下场。这便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怜之处”的意思。
这句话的下半句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如果说上半句过于刻薄,但下半句却展露了人性的温暖。意思就是指,一个人若干了伤天害理或违法乱纪的事情,虽然令人可恨,但也可能是由于某些客观条件造成的。比如家庭环境、生存条件的影响等等,所以并不能将罪责全怪到这个人头上。比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他偷过东西,却也能被理解。其实他骨子里是个善良的人,但生活的窘迫不得不让他做出这些偷鸡摸狗的事情。
可怜分“真可怜”和“假可怜”。前者是自己经过尽可能的努力但境况仍然不佳或灾难降临在自己身上,这种“可怜”相当于“不幸”和“可敬”,求助与施助双方在心理上是平等的。后者则是有些人有意无意地放低姿态或伪装,用来获取某种好处的手段或博取别人的同情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因此,综合来看这句俗语,可怜之人也有可能是坏人,而可恨之人则可能是可怜之人。有句话叫“知人知面不知心”,无论同什么样的人相处时,都需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才行。
人都是复杂多面的,生活亦然,有的时候,你可以主宰生活,有的时候,生活主宰你。无论何种情况,境由心造,心境完全由我们自己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