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之以理晓之以情什么意思,晓之以情和动之以理的区别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4-10-30 01:53:14

喻之以理晓之以情什么意思,晓之以情和动之以理的区别(1)

【作者简介】

裴迪(716-?),唐代诗人,河东(今山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其一生以诗文见称,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与大诗人王维、杜甫关系密切。

【创作背景】

 作者生活的时代大约属于唐玄宗和唐肃宗时期,这首大约作于唐玄宗后期,具体创作时间不详。那个时候由于唐玄宗任用奸相李林甫,宠幸杨贵妃,政治十分黑暗,下层知识分子无法入仕。崔九即崔兴宗,盛唐诗人,早年与裴迪、王维隐居唱和,后来出仕为官,官至右补阙,但不久即对官场生活产生厌恶情绪,去官归隐。裴迪为之饯行送别,作此诗以劝勉。

【字词解释】

崔九:即崔兴宗,尝与王维、裴迪同居辋川。

南山:即辋川南边的终南山,故诗中说他“归山”。

马上口号:在马背上顺口吟成诗句。

丘壑:既指丘陵川壑,也是暗用典故,含劝友人隐逸山林,莫改初衷之意。

武陵人:指陶潜《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渔人。

【原文翻译】

你若要归山,无论山是深还是浅都要去看看;

山峦沟壑清净秀美,要尽情地赏玩。

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

只在桃花源游了几天就匆匆出山。

【实战演练】

1.这是一首劝勉诗,从诗歌一二句看,诗人是要劝勉友人干什么?

答:这首诗是要劝勉友人隐居。“归山”即隐居之意,而第二句则“尽”,有尽赏山水之乐的意思。“笑”则表现内心愉悦。“尽”“笑”有坚定隐居之意。

2.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典故,其目的是什么?

答:第三、四句运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武陵渔人的典故。劝勉友人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出,不甘久隐。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出,不甘久隐。全诗用语浅淡,近乎口语,或暗用典,或明用典,或正劝,或反讽,喻之以理,晓之以情,在看似平淡的外表下蕴涵着浓郁的朋友情谊,含意颇为深远。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