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衣怒马古诗完整版,鲜衣怒马古诗完整版朗诵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4-10-30 03:17:09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大家都知道,上面这首著名的《望岳》诗是“诗圣”杜甫的大手笔,气概不凡、英姿勃发,自信傲然之情跃然纸上,我们仿佛看见一位鲜衣怒马的青年才俊,正踌躇满志,指点江山。

写这首诗时,杜甫正是24岁的青春年华。那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的一个明媚的春天,在春意盎然的齐鲁大地上,年轻的杜甫虽然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落榜不久,但这好像根本没有影响他的心情。面对着巍峨高耸的泰山,眼望流云飞鸟,诗人自信满满,未来可期,一副昂扬的少年情怀,一种豪迈的盛唐气象!

鲜衣怒马古诗完整版,鲜衣怒马古诗完整版朗诵(1)

青年杜甫

或许,历史上真实的杜甫,与我们想象中的不太一样。那个被后人尊奉为“诗圣”的诗人,有着怎样与众不同的人生际遇和波澜壮阔呢?

让我们透过浩如烟海的史籍,通过其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的诗篇,穿越千年,来景仰怀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杜甫生于唐睿宗太极元年(712年)的正月初一,这个日子够特别吧,大年初一生的,“诗圣”的生日都很特殊。青少年时期,因为家庭条件优越,杜甫的生活自然是安逸富足的。杜甫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杜甫自己也很努力,自幼好学,七岁时就能诗善赋,从小在诗词歌赋方面就很有天赋。

从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开始,19岁的杜甫开始了“裘马轻狂”的优游岁月,先后游历山西、吴越等地。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回到故乡河南巩县参加“乡贡”,也就是经过州县考试后推荐成为科举考生。次年24岁的杜甫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可惜名落孙山。

进士考试失利后,杜甫一时还是有些郁闷,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他一时也拿不定主意。这时他的父亲杜闲正在兖州担任司马,于是杜甫决定到父亲那里去寻求依靠。这一去就呆了四、五年,杜甫北游齐、赵,一路漫游不羁,既游历了山川,也增长了见识。上面那首著名的《望岳》诗就是在漫游途中写下的。

杜甫年幼丧母,父亲是其生命中最重要的依靠。有父亲在,杜甫悠哉游哉,虽然天资聪颖,却总带点少年顽皮,总是没有长大的样子。

很多时候,人生路上的某些事件会带给我们深远的影响,会让我们一夜之间长大成人。杜甫也是这样。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杜甫的父亲杜闲因病去世,时年29岁的杜甫深受打击、伤心欲绝,自己最重要的靠山崩塌了,杜甫仿佛一夜之间就长大了。

父亲病故后,杜甫化悲痛为力量,积极寻求人生出路。从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开始,直到天宝五年(746年)的六年间,杜甫一边四处游历结交朋友,一边积极寻求安身立命之所。期间与李白相见,两人惺惺相惜、相见恨晚,互赠诗篇,“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鲜衣怒马古诗完整版,鲜衣怒马古诗完整版朗诵(2)

杜甫画像

到了天宝六年(747年),杜甫仿佛看到了一线仕进的希望。这一年,玄宗皇帝为了网罗人才,诏令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立即参加了考试。当时把持朝政的是李林甫,他知道自己在民间的名声极差,怕这些应试的读书人利用这次机会用笔墨揭露攻击自己。为了封堵天下读书人的嘴巴,也能向皇上交差,奸相李林甫将应试考生全部刷下,再向皇帝禀报,说因为皇帝您的英明,已经“野无遗贤”,天下的贤才早已经被朝廷任用,民间已经没有遗落的人才了。玄宗皇帝听后很高兴,看来自己当初选拔人才的工作还是做到位了,于是就下令将那些前来应试的人全部遣散了。

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的这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已然行不通,杜甫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转而想通过拜访结交朝廷权贵走后门。可以想象的是,在已经日益腐败、贿赂公行的朝廷权贵面前,杜甫辛苦奔走,献诗送赋,希望通过自己的才华打动权贵,岂不是痴人说梦吗?

杜甫客居长安十年,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生活贫困。

直到天宝十年(751年),杜甫才好不容易得到一个待制身份,相当于只是得到一个候补的指标而已。这一年的正月,玄宗皇帝将要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抓住时机,提前在天宝九年(750年)的冬天,预献《大礼赋》,因才华横溢,得到玄宗皇帝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最终因为主试者仍为奸相李林甫而并没有得到官职。由此可见,天下有真才实学的寒门士子,希望“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虽然因追寻梦想而励志,却也是多么的辛酸和悲哀!

在之后20载左右的人生岁月中,杜甫虽然有短期的仕途任职,但终是未得重用,经历战乱流离、漂泊动荡,生活极其辗转辛苦,阅尽人生百态,尝尽心酸委屈。

到了天宝十四年(755年),因为之前已经有了待制身份,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的小官职。所谓河西尉,级别是正九品下,是县上负责庶务的芝麻官,职责就是负责执行办事,传达上级指令,催逼黎民百姓。杜甫自然不愿意做这样的官员,“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他拒绝了县尉这个职位。后来,朝廷就将杜甫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官阶低下,具体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当时年届44岁,困守长安十年有余,为了一个饭碗,不得不接受这个职位,心中无限英雄无所用武的感慨!这一年的年末,杜甫回家探亲,得知小儿子饿死了,不禁悲从中来,写成了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写尽人间惨像,另一句“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道尽无限悲恸!至今读来,也让后人打湿眼眶!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历尽战乱流离,一度不幸被叛军俘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的另一经典诗作《春望》就是写于这段时期。盛唐已是昨日浮云,自己也如蓬草无依,让人无限唏嘘感伤!

至德二年(757年)五月,杜甫因风骨凛然、坚贞不屈被肃宗皇帝授为“左拾遗”。然而,不久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左拾遗”之职何其之短。之后,杜甫又经立废,终不被重用。杜甫四处漂泊,正是“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乾元二年(759年)的秋天,因为对污浊腐败的时政痛心疾首、心灰意冷,杜甫毅然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来,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不久,因厌倦政治杜甫又辞了职。

长期以来,杜甫寄人篱下,生活依然凄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既是对自己悲惨生活的写照,也是对天下寒门士子的深切同情。

永泰元年(765年)四月,很关照杜甫的地方官严武去世,杜甫只得离开成都,又到处漂泊。大历元年(766年)杜甫到达夔州(奉节),得到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不过,虽然生活清苦,这一时期却是诗人创作的高潮期,不到两年就作诗430多首。

大历三年(768年)开始,杜甫因年老思乡之情日盛,希望回到故乡。终因社会动乱,不能顺利回老家,还要为避乱而东躲西藏。“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这首《登岳阳楼》把国家多灾多难、自己漂泊无依的苦楚表现得淋漓尽致!

大历五年(770年)的冬天,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溘然长逝,离别了这个让他又爱又恨的人间,终年五十九岁。

鲜衣怒马古诗完整版,鲜衣怒马古诗完整版朗诵(3)

杜甫雕像

杜甫一生才华横溢,一生辗转漂泊,从家境优越的少年,到仕途坎坷、贫老无依,正如大唐的繁花似锦,最终零落成泥。杜甫却是不朽的,仿佛凌寒怒放的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杜甫是伟大的,独一无二的,他的眼中不仅有高山仰止、星辰明月,更有民间疾苦、尘世疮痍!他无愧于“诗圣”的称号,也必将千古不朽!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