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续衍生出的小说作品来看,包拯一心为朝廷着想,选贤举能方面也能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众所周知,包拯身边的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大护卫,曾经都是拦路打劫的盗贼,而身边负责案情记录的公孙策,也只是落榜的书生一个。
但包拯不在乎这些,见识到几人的能力之后,便决定为朝廷举荐人才,将他们都纳入自己回家协助办案,有了这一批人的帮助,包拯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如鱼得水。
而上述几人对包拯的帮助都不及后来的一个,他就是被称为南侠的展昭展护卫,也是朝廷册封的“御猫”。
游走江湖与官府之间从后续影视剧作品的改编来看,展昭与包拯的相识是在两人功成名就之后,在这种情况下,英雄惜英雄的情感就会被弱化,在小说《七侠五义》之中,以展昭为代表的一系列江湖中人,他们栖身于官府,辅佐当时为民请命的清官。
他们依靠律法对为非作歹之恶人进行惩罚,与此同时,依然是不失江湖道义的侠士,在不违反朝廷律法的前提下行侠仗义,这才是真正为国为民的侠士,展昭就是其中的一个。
从影视作品中看,包拯是在上任端州途中遇到劫匪被展昭所救后,两人又多次见面,彼此之间增加了些许了解,展昭也意识到包拯是个为官清廉,一心为民之人,不仅多次相助,收服了王朝马汉等人,最后自己也心甘情愿追随。
但《七侠五义》中对于展昭的描述来看,书中的他是一个被边缘化了的人物,作为侠客,展昭平日并不会被时间和空间束缚,总是遨游在名山胜迹之间,欣赏各处美景,此举并不是单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遇到不平之事拔刀相助,为他人分忧解难。
此时的展昭是一位江湖游侠,和包拯相识也是在行侠仗义的过程中,但当时的包拯只是一个进京赶考的举人,二人在机缘巧合之下相会于金龙寺之中,这时候的二人尚不知晓彼此底细,只是文武之间的惺惺相惜。
金龙寺中包拯看到了展昭的打扮,断言“此人必是侠客”,而展昭也在除恶救人后匆匆离去,后来的土龙岗收服义士,天昌镇擒拿项福,丞相府斩*妖道等情节,都发生在包拯与展昭之间,这样看来,展昭在进入开封府之前已经连续救了包拯四次。
对于展昭的救命之恩,包拯在感激之余对此人也非常敬重,称之为展义士或恩公,总而言之,两人之间的关系是在不断加深的,尤其是在斩*庞昱后,包拯告诉展昭要做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不负朝廷,二为民除害,三是我包某心中的报负。
此时的包拯和展昭已经是知心朋友,包拯为了报答展昭的救命之恩,也想让他为朝廷效力,所以上奏皇上,极力称赞展昭,认为他是皇家不可或缺的人才,当皇帝问起展昭时,包拯只说此人是个侠士,多次受此人救护。
展昭从此与朝廷之中有了联系,很快也成就了“御前四品带刀侍卫”的封号,从展昭来讲,他多次营救包拯,并非贪图富贵,只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一种狭义之举,后被包拯所推荐,纵使有些许不愿意,但又不好驳了包拯的面子,就只能选择同意。